就高一学生询问本学期的实验室课程的如是说
2014年公布的招生改革方案,个人认为此次方案,是科目的改革,模式没有改变。以总分模式来评价学生,应试教育的分分计较没有改,缺乏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方案,不是最终的高招目标,而是渐进的策略
。
高考改革又来袭,七宝中学学生何处去?
在2013年5月14日,综合平台在校园网上写了《加入研究型学习社团的重要性 ---- 是机器成就了我,还是我成就了机器?》 。下面是综合平台各实验室就 实验室课程 的思考,共5600个字。本平台包括:多媒体创意工作坊, 通讯技术工作室, 传感与电子创新实验室,创意工作室 4个实验室。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大学需要怎样的学生,大学会怎样对待生源的考核?
就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调查研究常用的方法,访谈法——询问专业人士、亲历者、相关操作者,来获取第一手资料。
举例,在2013年交大科创生选拔中一道题目,使平台感想颇深。
请用50字解释下面的现象。
“囧”刚开始被“禁用”,高考写甚至扣分,3、4年后才收入《现代汉语词典》,《泰囧》也被大众日益接受;而西方,selfie(自拍照(尤指那些自拍后上传到社交网站的照片))用时几周便收入《牛津高阶词典》。
这两道题目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创新意识和与时俱进的意识。所以中国应鼓励创新,尤其是教育方面,不要扼杀每位学生看似平凡、微不足道的创意。
2014年9月12日 复旦大学举行2014级本(专)科新生开学典礼,复旦校长杨玉良发表讲话称,虽然专业知识是必须学的,但更重要,大学的学习生涯是一个悟道的过程。
2014年9月14日,交通大学2014级本(专)科新生开学典礼,
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在开学典礼上致辞,从上海交大三座大门谈到博闻、博雅、博学的交大梦想。
希望学生需具备一定的自主拓展学习能力,而并不是一个机械的接受体。从“习惯被安排”到学会主动担当,从被动学习到自主探究,从跟随别人到独立思考。
专业知识的学习,有时反而会扼杀人文和专业的精神的根本。
学校的教育如果过度重视一些基础课程的知识教育,会让教育的意义变得越来越窄,以至于教学的内容设定只是为了一个唯一的目标。这是教育自弃,不是育人,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基本原则,因为人不仅仅是社会当中的一个部件。
何为“道”?就现实来看,如果一个人不重视德性的培养,没有执着的追求,不关注责任和不敢于担当,就会缺少一个积极而又严肃的价值系统。责任和担当应该是对道的一种悟,也是道的具体的外在表现。
仇校长在上学期末提出高中教育有“基础+选择”的双重使命。通过研究型课堂,基于地平线报告的新兴数字技术 (“地平线报告”所述的6大校园主流技术:电子书,移动设备,增强现实 ,游戏式学习,基于手势的计算
,学习分析 )的教学模式、学科知识与课题研究相融合的课程探索递进模式培育学生,来建设研究型学校。以适应新形势需求,帮助我校高中学生逐步建立健全个人发展规划。
所谓“基础”,是指学生能在高中教育获得的实现自我定位、助力未来发展的基础能力,比如健康的身心、扎实的学业、良好的公民素养、基本的人际沟通能力等,它是我们在学业、职业、生活上的原动力;所谓“选择”,是指作为个体的学生在更深入地了解自我、了解社会、了解教育的基础上,学会选择与志、趣、能相匹配的高中课程,掌握规划自我成长最优路径的选择决策能力,它是我们实现成长和发展的助推器。
我们综合平台就本职工作而言,实验室课程更加多元选择,实验室固然可以通过面试,试讲课的反馈,作为选拔学生要求,但如果提出要求不科学或严重脱节于现有情况,学生也不会对实验室课程感兴趣,这就倒逼学校各实验室必须想清楚实验室的课程如何满足需求,如何开设,如何实施。
我们综合平台提出:让学生在高中阶段抢学学科素质,不如任务意识任务驱动,着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培养有才情,有责任感,敢担当的学生。
这里我们提出“深度学习”,这一术语广泛用于描述一系列的学习方法,学习者通过在创新和实践的过程学习中,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深度学习可能一生受益。
学校创新潜质学生的素养培育,是包含在七宝中学整体对学生综合素养培育的大环境中的,是整盘棋的概念。实验室的课程应当整合在学校学科组当中,不是空中楼阁,没有积淀,何谈拓展与跨越!
为强调学生转向更深层次的学习方法培育,前学期本平台以“创新实验室”的试点工作中,实际工作中推行“双进制度”,即一个实验室的负责人自我定位为角色有二,一为“实验员”,二为“指导者”。二者都是服务者,实验室依托学科组,努力做好服务的本职工作。
“双进制度”简单的解释是,学生可在学科组老师的指导下,在实验室开展研究学习,学生可在实验室的负责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学习。
“人(实验室负责人)与物(实验室的有机体)”的分离,是为了更好的组合发挥更大的能量。
2014年8月27日,在学校社团联的支持下,综合平台推出“坐而论道,格物穷理”社团招新计划,营造实验室课程的启动氛围。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穷理:追寻事物的究竟,指穷究事物的原委、道理。
一、综合平台的目标
(一)发展学生的智慧、道德、创造力和公民责任感,使之服务于社会。
学校的课程在于着眼于学生的实际,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有效发展,自主探究意识得以体现,合作精神不断加强,这也正是二期课改所倡导的。
(二)提高教师的课程执行力,使学生提高领导力为抓手。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学生是实验室研究型课程设计与落实的主体。
教师的第一要务是传道,解疑在探究型课程中更多的是指导、配合与提供相关资源的角色。学生的第一要务是去追求;去探究型,践行活动方案每个环节。课程在调整与完成过程中,课程的落实中,教师提升了专业素养,提高了课程观念,加强课程执行力,这其实就是一个教学相长的循环。
(三)在学校的指导下,引领学生自我规划个人人生发展,彰显学校学生科学院的课程特色。
培养学生服务于社会并不意味着教育必须汲汲于掌握实用性的技能,而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宽广、自由的教育面,而非狭窄的、职业性的教育,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以便使学生具有领导能力和社会服务意识。为学生在以后学习生涯中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基础,潜移默化地提出学生应做一个“和而不同”
的学生。
充分发挥平台下属实验室教师特色和学生特长,课程的实施,不光是注重科技活动比赛成绩,而是对校园文化“全面发展,人文见长”有更深的理解,提升校本教材的文化内涵。
所谓和而不同,就是对上不盲目附和,提出不同意见,使决策更完善;对下能容纳和听取不同意见,与持不同意见的人和睦相处,相互切磋。
二、课程的框架设计与实施
(一)实验室课程设置的原则
综合平台的做法:
1.
前期准备,按照学情 , 调查学生基础。制定学生学习的需求和特点。
2.
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采用社团报名,拓展课选取,还有在前期入学前各类科技比赛中关注过的学生。从中发现学生,为逐步建立健全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服务。
3.
课程设计发挥学生的创新与合作精神,体现健康、积极,凸显激励性。
课程准备中采用处理方法 -- 问题导向,在增长学生见识,提高思维活跃度。
倒逼方式,改革整合现有成果,精良工作率应对。
提升学生求知欲望,自主学习能力。
延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活动方案要具可操作性,平台实施模式具有多次复制性。
A.
实施组织原则
学生的选课报名遵循自愿原则,经面试选拔学生。学习采用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以3~5人组成课题研究小组,指导教师全程跟踪指导。
B.
活动建议
小班化的多个小组学习方式。学习中务必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贴近生活实际。
C.
配套资源
演示教具,投影,小制作器材,讲义。
D
.相关说明
任何的具体研究环节都应该先制订方案再实施,14~16节课程后,以学生研究成果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价。
(二)实验室课程的实施框架
具体体现在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知识构架: 物质科学,社会科学,技术与设计。
请进来,引进来,多个学科组的加盟,蚂蚁搬家,聚沙成塔的模式,促使实验室向心力发展的同时,又可随时把握实验室的学术多元化主线,融合多个优势教研组培养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
培养学生提升数字媒体素养。
数字技术的形态和变化远远超出了课程发展的速度,各种新的学习模式涌现,开放课程,翻转课堂,流媒体播客。在各学科与专业中,数字媒介素养作为一项重要的技能,指尖获取丰富资源,学习和日常生活无处不在。
培养学生提升个体能力。
在大数据环境下的协作化的探究课程环境,其技能包括:聆听,记忆,理解,归纳,沟通技巧,演绎。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课题培育与 标准化实施)
2.1 校内实验室课程,提倡深度学习得理念
基于4个实验室开展的 社团课,拓展课,研究课,专属本实验室课程。
2.2 校外实验室课程,创造真实学习的机会
组织学生去本市知名的科研所参观学习了解身边科学家们的工作,组织学生参观科普展览馆,利用科普资源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组织学生参观本市企业及工厂流水线,了解身边的科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本学期课程安排:计划2014年第一学期50位高一学生参观徐汇区的高新企业(基于社团学生配备,本学期综合平台预招收150位高一、高二学生)。
2.3 利用社会化资源,促创新
以校科教中心为依托,结合近年来的校科技活动的经验,结合上海市学生在国内外科技赛事的成果,结合上海各高校的力量,与交大,复旦,华师大,同济,上大,华理工,海洋,海事,有机所,硅酸盐所,等多个大学研究机构研究机构结对,在相关科技协会的帮助下,实现服务学生,规范化促进学生提素质。
主要形式表现在“卓越学生计划”:2014年第一学期双休日,选拔40位学生参与大学本科学生课题。(本学期暂定实施地点在上海大学),上海青少年科学社总部的培育项目(”预备会员选拔”),学生寒假科技短期培训(”冬令营”分支环节,此短期培训基于前面两项目的延续)
2.4 重视学生“跨文化”能力,助推国际化
依托七宝德怀特高中建设,深入推进科技教育国际化,使我校学生从中得到更多的信息。
主要形式在:学生自主报名,加学校推荐,选择部分不参加国内高考学生参加国际赛,其他学生参与整个过程学习。加强综合平台下属社团与七宝德怀特高中社团的交流合作,也不排除与上海其他学校国际部的沟通,以活动和科技比赛课题为依托,期望以合作组队的形式参加科技类比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有一个课题,有一个科学梦。
让学生在实验室课程中学习 过渡到
有一种意识,即从学习单学科知识到利用交叉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悟道在于持续的思考,应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思维方式。
潜移默化地提出学生应做一个“和而不同”
的学生。
三、实验室课程的评价
评价多元,并不一定看科技比赛成绩。课程立足于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学习评价: 过程的评价,结果的评价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评价内容: 小组自评 ,教师评价。
评价方法: 学习态度,内容,技术,口头报告,制作的分工合作。
上面我提了综合平台所设计的实验室课程的目标,实施标准,评价体系的概述,下面举一个正在实施中的本平台的实验室课程。
课程设计的初衷是,能为作为个体的学生能更深入了解自我、了解社会需求,学会选择与志向、兴趣爱好、个人能力相匹配的个人人生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一系类的探索和尝试,请大家指正。
四、具体案例
创新教育系列试验教材之《数字化生存》
【课程基本信息】
l 授课教师: 曹乐炀
l 课题名称: 数字化生存
l 课程摘要: 本课程以计算机相关技术作为载体,结合信息学、传播学的原理,分析在信息的收集、筛选、分析、整理、交流、传播等环节经常出现的问题,并通过一些实例教学来学习如何高效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
l 课时安排:14 课时
1. 教学目标
依据学生的兴趣提出来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之一,它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科学文化知识,养成勤思、善问、会动的好习惯。发现就是探索。科学的获得要靠学生自己的探索和发现,因为智慧和能力是灌输不了的,只有实践才能使学生获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主题活动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强调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抛开“填鸭式”、“满堂灌”的被动学习方式,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广泛收集各种资料,拓展学习的方式及领域,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学习,最后体验成功的快乐,这充分体现了研究性学习从思想的内涵到操作意义上的成功之处。
课程课时数拟定为16学时,可根据需要配合以专题讲座、实践教学等活动。
2. 教学难点
通过网络即可方便获取到丰富资源的现状向我们提出挑战,促使我们重新审视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定位。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这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世界,一个资讯爆炸的世界,在这个充斥着海量信息的世界里,数字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了。当前社会,数字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生存手段。就其重要性而言,相信每一个人都会抱持同样的看法,然而信息技术仅仅是学习计算机的操作技巧吗?
学会了计算机操作技术,我们就能够在数字大潮中自由搏击了吗?你学习了这些技术,你真的会用吗?这是一个,多节课需正确引导的问题。
3.
教学工具
硬 件:
计算机
知识构架: 信息学、传播学
4.
教学流程
阶段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第一节 信息的搜集与筛选
1.1 信息的基本含义
1.2 信息获取的渠道
1.3 资讯搜索技巧
1.4 编制参考文献列表
第二节 信息的分析与整理
2.1 信息的级别
2.2 常见的文档种类及处理方式
2.3 常见的文档编组方式
第三节 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3.1 信息传播的基本目的
3.2 加强受众记忆的方法
3.3 加强受众认同度的方法
3.4 人群中的位置
5.
学习评价
过程评价: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评价内容: 小组自评 ,教师评价。
评价方法: 学习态度,实验中技术运用,口头报告。
举例:口头报告的要求:
我们或许会希望 汇报者(学术自由的你)同 大家(我们老师,台下倾听的参与同学,还有台上的汇报者)分享为什么应该关注你的汇报内容,阐述一个研究的对。。。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应用由本研究得出的知识,而不是其它所云。
五.反思
对学生而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对综合平台各位老师而言: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这是综合平台对下属实验室提出的要求。
欢迎同学们选择 学生科学院综合平台 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