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琍老师在升旗仪式上的讲话

作者(来源): 七宝中学     发布日期:2017-03-17    浏览次数:

00162_20170313105051_副本.jpg

快乐是人精神上的一种愉悦,是一种心灵上的满足,它会使人变得开心。而快乐运动,不仅是对体育运动给予人的积极作用的认同,更包含着,运动者主动参与,坚持不懈后的收获。

一、认识体育

体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生产和发展而不断萌芽和演进的。当我们追本溯源,知道,原始人类不仅需要通过劳动,谋取生存,而且更需要生活,同时需要交往和适应环境。他们有对付同类袭扰的防卫需要,同疾病作斗争的生存需要,表达和抒发内心各种感情的需要。如教育、军事、娱乐、医疗卫生、宗教祭祀等,这些需要归纳起来,就是需要健康的身体,需要进行强健自身的活动。体育作为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一种社会活动,正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其中包括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和人本身的需要(包括是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而产生的。

原始体育在生活和劳动过程中萌生,是原始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手段和内容。在战争中,为了提高战斗技能,使体育成为人们进行军事训练和身体训练的手段。

而现在社会的科学研究,总结出体育对人的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不仅表现在生理上促进,使人体能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保持肌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同时,在心理上:

1、具有调节人体紧张情绪的作用,改善生心理状态,恢复体力和精力;

2、能增进身体健康,使疲劳的身体得到积极的休息,使人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工作;

3、舒展身心,有助安眠及消除读书带来的压力

4、体育锻炼可以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

5、体育锻炼中的集体项目与竞赛活动可以培养人的团结、协作及集体主义精神。

体育的魅力褒扬不尽,正如,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体育颂》中所抒发的,体育是天神的欢娱,是生命的动力!体育是魅力、正义、勇气、荣誉和乐趣!体育是培育人类的沃地!是进步!是和平!

二、体育赋予孩子哪些优秀品质?

国外一个家长对孩子练体育的看法:

为什么要让孩子练体育?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问我

你为什么在孩子练体育上面花这么多钱呢?

今天,我要跟你们坦白一下,

其实我为孩子的训练所花的钱,并不是为了体育。

我自己一点儿也不在乎我的孩子成绩到底怎么样。

这么说来,

如果我花这份钱并不是为了孩子练体育练得多好,

那么我是为了什么呢?

我是为了那些当我的孩子累得想要退出却最终坚持下来的时刻。

我是为了那些当我的孩子放学回到家,

喊着“太累了”而不能去训练,却仍然坚持去训练场的日子。

我是为了让我的孩子学会遵守纪律和规则。

我是为了让我的孩子学会爱护自己的身体。

我是为了让我的孩子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并成为一个好的队友。

我是为了让我的孩子学习如何面对失望和挫折,

当他们去打比赛,在赛场上没有得到他们希望的得分时,

却依然要精神昂扬的更加努力的去跑动及拼抢。

我是为了让我的孩子学会设定目标并完成目标。

我是为了让我的孩子明白任何冠军的背后都是日复一日、日复一日的非常努力的训练,没有人可以在一夜之间成功。

我是为了让我的孩子有机会现在以及他长大以后,认识一些可以陪他一生的好朋友。

我是为了让我的孩子能够在户外新鲜的空气里奔跑,而不是盯着电子屏幕……

我还能继续往下说出好多来,不过简单来讲

我花这份钱并不是为了让孩子成绩练得多好,而是为了通过体育,帮他们养成一些将受益一生的优秀品质,并且让他们学会去真诚欣赏他人的生活。

目前看来,我觉得这份投资真是太值了!

体育教人能吃苦。体育属于“渐悟”,唯有日复一日的艰辛,一步一个脚印,拳不离手,才有进步的可能,体育人生没有捷径可言。体育让人有目标。强身健体,是练体育的初衷;为国争光,是运动员的梦想;改善生活,是职业体育的赋予;挑战自我,是大众参与者的愿望;如果你快如“闪电”——博尔特,那么恭喜你,你成了“全地球跑的最快的人”!

体育是重过程的。体育比赛是一场精彩的,没有彩排的表演,而日常训练则是重复重复再重复的过程。不注重正确的过程,结果绝对可以预料,那就是——“白日做梦”。

体育教人知礼仪。尊师重道,礼义廉耻。跪拜、致意、拥抱、握手、鞠躬、抱拳,训练场是师徒,生活中如父子。赛场上是对手,赛场下是朋友。

体育教人懂传承。“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却原来,陪伴你、支持你、帮助你的人,虽然没有和你一起站在峰顶,却始终在你背后不离不弃。而你,也会在巅峰之后,成为源源不断人梯中的一员。

体育让你善合作、有责任。体育团队所蕴含的信任、理解、沟通、付出、牺牲、责任将锻造出善合作、有责任的你。

体育使你明善恶。一身正气,才能仁者无敌。邪不胜正!

体育教你守规则。因为,你知道有种牌,是一红一黄的吧?你知道有种人,叫裁判的吧?虽然大多时候是个“黑衣人”!

体育使你有成就。因为体育,你可能才真正知道自己!认识自己!

体育能让你更重感情!有一种情意叫“战友”,有一种默契叫“搭档”,有一种关系叫“师徒”,有一种珍惜叫“对手”。

体育教你不服输。可能,你会输掉一场比赛,但你输不掉你的人生和整个世界。因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体育让你敢胜利。如果你拥有了“体育”带给你的之前的全部品质,那么也请欣然的接受最后一种——“敢胜利”。因为它一定会陪伴你终生,那是你因“体育”而拥有不凡的人生。

三、了解运动和学习之间的关系

让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了解一下。(“零时体育计划”带来的改变 )

美国芝加哥附近有一所中学实施“零时体育计划”,即在没正式上课之前,让学生在早晨七点到校,跑步、做运动,要运动到学生的心跳达到最高值或最大摄氧量的70%,才开始上课。

一开始时家长都反对,孩子本来就不愿早起上学,再去操场跑几圈,岂不一进教室就打瞌睡?结果发现正好相反,学生反而更清醒,上课的气氛好了,记忆力、专注力都增强了。

原来我们在运动时会产生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肾上腺素,这三种神经传导物质都和学习有关。多巴胺是种正向的情绪物质,人要快乐,大脑中一定要有多巴胺,我们的快乐中心伏隔核里面都是多巴胺的受体。我们看到运动完的人心情都愉快,打完球的孩子精神都亢奋,脾气都很好。

血清素跟我们的情绪和记忆有直接的关系。血清素增加,记忆力变好,学习的效果也更好了。很多抗忧郁症的药都是阻挡大脑中血清素的回收,以使大脑中的血清素比较多。正肾上腺素跟注意力有直接的关系,它在面对决择时分泌得最多。正肾上腺素使孩子的专注力增强。所以学生心情愉快、上课专心,记得快、学得好,自信心与自尊心也提升了。

他们还做了一个实验,将学生最不喜欢、最头痛的课,如数学,排在上午第二节课上或下午第八节时上,结果发现上午那一组的学习比较好,好到两倍以上。因为运动完的神经传导物质在上午第二节课时还在大脑里,但是到下午时就已经消耗殆尽了。

一学期下来,这组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比正规上体育课的学生高了10%,而且打架事件也减少了。在全美30%的人过胖时,他们学校只有3%。这些数据开始让美国的父母看到运动对孩子的学习和行为的帮助,就不再反对零时体育计划了,反而早早地把孩子送到学校运动。现在美国已有很多州在推动这个零时体能运动。

研究者也发现在斯坦福成就测验中,那些体能好的学生数学胜过全体的67%,英文胜过全体的45%。2004年由小儿科医生、认知科学家等组合的团队对学生健康做了一个评估,发现一周只要运动3到5次,每次30到45分钟,就能大大提升孩子记忆、注意力和教室行为的正向效果。

看到运动对学生学习和行为的好处,学校体育课节数不但不该减少,还应该增加才对,我们应该让孩子用最自然的方式来提升他的体能与学习效果。

运动是坏情绪的宣泄渠道

孩子的攻击性,需要透过教育来引导、升华为正面行为。除了良善行为的认同学习外,多运动是很好的宣泄管道,能让大脑分泌多巴胺,使孩子拥有正向的情绪。

很多父母觉得很奇怪,他的孩子从小捧在手心长大,不曾被打,也不曾看过别人被打,为什么进了托儿所、幼儿园后会动手打人?他从来没有模仿的对象,这个暴力的动作是从哪里来的?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模仿的确是最原始的学习,既然没有模仿对象,为什么会有这个行为出现呢?原来,它是从我们祖先——动物身上来的。动物在世界上生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把基因传下去。为了传基因,需要交配,所以弗洛伊德说“性是个本能”。我们也的确看到每种动物都有它自己种族独特的求偶交配的方式,没有人教都自然会,连关在笼子里长大,不曾见过其他同类的动物,见到异性,也会立刻展开它的求偶仪式,所以“性”是动物的本能。

为了达到这个“性”的目的,必须同时还要有另一个本能,就是攻击性——击退情敌,独享交配权。在资源匮乏、“僧多粥少”的大自然里,攻击性是我们祖先确保基因传下去的重要本能。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超越动物的本性,方法是将这些野性变成公平竞争的运动技能,在合理的条件下发泄、纾解出来。

了解人的暴力、攻击性的来源后,我们应该尽力推行体育,让暴力有适当的管道发泄出来。运动会促使大脑分泌多巴胺,这个多巴胺促进我们的正向情绪,使我们不易得忧郁症。运动还能加强团队合作的默契,因为21世纪又回到了我们祖先生存的方式——用团队的力量求生存,去并吞别的公司或跟别的公司竞争,不再像以前一样单打独斗了。

我们一向不注重体育,常把体育课调去补英文或数学,殊不知希腊人早在两千年前就看到体育的重要性,他们的孩子16岁以前最注重的便是体育。有了强健的身体,知识才有意义;失去健康和生命的话,再多的知识都无用武之地。

剥夺运动就是剥夺成长

朋友的孩子写了一封很长的信,向我诉说初中三年级的痛苦。诸多痛苦中,最令他不能忍受的是学校挪用体育课去赶学习进度,母亲不准他放学后留在学校打篮球,要他节省体力念书。他说“剥夺了他生命的唯一乐趣”,因此他不知道为什么每天还要睁开眼睛。

我发现很多父母都有这种迷思,以为运动是浪费时间和体力,其实,运动跟智慧有直接关系。有个实验研究500名学生运动和学业成绩的关系,发现每天上一个小时体育课的孩子在考试成绩上比较好。大学生参加运动计划后,学业成绩也上升了。连50岁的中年人在参加四个月的走路计划后,心智的表现也比四个月前的提升了10%。另一个实验对象是65岁的老人,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

科学家很早就知道运动跟情绪有关。运动可以抑制大脑中杏仁核的活化,阻止负面情绪的出现,打完球的人情绪都很亢奋,不会忧郁。实验者用老鼠来探究原因,发现运动时氧的大量消耗会促使血液循环加快,这个氧的需求增加了肌肉微血管的数量,使肌肉可以运动得更久。大脑也是一样,血液流动得越快,就能运送越多的带氧血红素到细胞上去,就可以做更多的思考,储存更多的记忆。

比如打篮球就是一个很符合演化目的的运动,它需要眼快、手快、脚快及决策快。球员拿到球大约只有千分之几秒的时间决定是自己投篮还是传给别人;若是自己投,大脑得马上计算球投进篮的概率,以及投不进时被别人拿去的后果。所以,鼓励孩子运动其实是促进他大脑功能的整合,对他以后适应出社会的应变能力有帮助。

从研究结果看来,每个学生都得运动,初三学生更需要每天运动。一方面保持心情的愉快才看得进去书;另一方面增加大脑血液的流动,促进海马回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的表现,帮助记忆,读书才有效。运动不但不是浪费时间,而且还对学习有益。父母可以放心让孩子去打球、游泳,做各种运动。

同时,多运动不但可以少生病,还可以节省如忧郁症、失智症等许多慢性疾病所造成的社会成本。况且有好的体魄才能把所学的知识、技能长久地应用出来。

了解了多运动能促进大脑功能的整合,有益学习,增加思考记忆后,父母一定要放手鼓励孩子去参与打球、游泳等各种体育游戏活动,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运动能治疗“多动症”和抑郁症
运动对注意力缺失和多动症来说,也是自我控制的“良药”。目前医生给多动症患者所

开的利他林,其实就是为增进大脑中多巴胺的量。如果运动本身就会分泌多巴胺,为何不用大脑自己本身的多巴胺呢?自己分泌的对大脑没有伤害,外来的现在已知会伤害伏隔核。许多第一线的治疗师都发现,武术、体操等需要大量注意力的运动对过动症的孩子非常有帮助,因为这些运动需要全神贯注,而且武术、体操比枯燥的跑步机有趣得多,孩子比较愿意持续练下去。任何运动都需要持之以恒,每天做,效果才会出来。

其实很多被大人认为是“皮”的孩子,只要给他们一个运动空间、一点时间,将精力正当消耗掉他们就不捣蛋了。相信大家都听过“猎人—农夫”的多动儿理论。说是在12000年前后,人类走向农业社会,开始定居下来之后,环境的改变使得过去的长处变成现在的短处了。在远古时代,如果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那么早就被其他动物吃掉了,不可能成为我们的祖先;如果看到事情发生不马上采取行动,而是三思而后行的话,也会变成别人的晚餐,活不到成为我们的祖先。

这个理论认为多动儿其实没毛病,只是生错了时空。他们容易分心、冲动、冒险性强,其实这是远古打猎采集时生存者必须的特征,人类进化到农业社会以后,这些特征才变得格格不入。也就是说,他们是“猎人”,但是要在“农夫”的社会里讨生活,所以被视为异类了。

现在学者把过动症的人叫作“有爱迪生基因者”,不认为他们有病。爱迪生念小学时,被老师认为无可救药,叫他父母领回家,免得干扰别的孩子上学,但爱迪生却是有史以来,专利拿得最多的人。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主张“身体教育和知识教育之间必须保持平衡。体育应造就体格健壮的勇士,并且使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体格。”

伟人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中阐明,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肢体纤小者举止轻浮,肤理缓弛者心意柔钝,身体之影响于心理也如是。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筋骨者,吾人之身;知识、感情、意志者,吾人之心。身心皆适,是谓俱泰。故夫体育非他,养乎吾生、乐乎吾心而已。

这或许就是我们所要倡导的:“快乐运动 健康人生”之初衷吧!

沪ICP备0605494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7746号
版权所有©上海市七宝中学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农南路22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7746号
沪ICP备06054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