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诚信考试,展现真实人生
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早上好!元旦假期刚过,我们都还沉浸在辞旧迎新的喜悦当中,但是,从明天开始,我们将逐步迎来紧张的期末考试。这次期末考试,它将检测我们一个学期以来,在七宝中学的学习的总体情况。有些考试还是区级统考,我们要通过这种考试,明白自己在区级层面的定位,找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这些都是重要的数据和信息。因此,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考试。所以,我们已经感觉到,同学们都在以自己最好的状态积极迎考。
刚才盛新琳和周明丽两位同学都谈到了复习迎考的问题。但是,就跟以往的每次考试一样,我们都免不了要提到诚信考试的问题。这不是旧话重提,而是严峻的事实。在各类考试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我们也面对防不胜防的作弊手段。诚信考试本应该是学生的本分要求,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铤而走险,敢于作弊呢?我想,这当中肯定有复杂的原因。
我们试着分析一下:
一、虚荣心。学校教育中必然存在竞争机制,分数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学生的命根,而不少学生面子问题大于天,部分学生会担心成绩不好,影响“面子”,于是就产生了考试时作弊的错误行为。
二、怕吃亏。“别人都在作弊,我不作弊就显得不公平”,这也是产生作弊行为重要原因。由于少数学生靠作弊获得高分,并得到一定的满足,而其他踏踏实实的学生却未获得满足,反而会被教师、同学、家长认为是退步了。所以为了“不吃亏”,开始作弊。
三、讲义气。有同学为了帮助其朋友圈内的“好友”顺利闯过考试关,常常协同作弊。还有一部分成绩不错的学生也帮助成绩还有待进步的学生作弊,否则将成为“不够义气”的典型。
四、不劳而获。有些同学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愿认真完成,课后又不巩固,他们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有厌学心理,他们不愿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成绩的进步,考试时只有靠作弊应付。
五、压力大。许多家长希望孩子成材的唯一途径就是上好的大学。当家长因种种原因无法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是否在向这个目标努力时,就只能依据名次、成绩来了解自己的孩子。这样,很多中学生一到考试就紧张,他们往往为了向家长有个好的交待而去作弊。
但是,考试中的非诚信行为,其危害远不是分数造假的问题。为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加以认识。
首先,不讲诚信的考试行为破坏了公平竞争的规则。
考试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仍是衡定、评判、甄别学生学业成就的一个重要手段。考试结果的相对性、区别性使得考试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竞争活动。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就要养成正确的竞争心理,正确看待付出与得到的关系,在过程与结果之间把更多的心思、精力、努力放在过程上,要看重分数,更应看重自己为取得好分数做了哪些努力,分数是如何取得的。而考试作弊从根本上践踏了竞争规则。
我们学生走出校门后将不得不面对和参与各种各样的竞争,因此,在学校养成良好的竞争心态和竞争品质,尤其是对竞争规则的遵守、对信誉和诚实品性的珍视就显得尤其重要。靠投机、践踏竞争规则在竞争中获胜或避免被淘汰将是越来越不可想象的,投机、作弊行为在丧失个人诚信的同时,也将失去竞争与发展的机会。
其次,不讲诚信的考试行为助长了冒险和侥幸心理。
考试作弊只可能有两种结果:被发现受到严惩或侥幸“成功”。无论是哪一种结果,都会对我们学生的身心产生消极而恶劣的影响,受到严惩会伤害学生的自尊,甚至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产生负面影响。侥幸“成功”则可能为将来更多的考试,甚至是走向社会后在更广阔的领域采取冒险和不正当手段竞争、投机、欺诈埋下隐患。
最后,不讲诚信的考试行为还会严重败坏学校的学风。
好的学风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人所共知的。考试作弊则是对良好学风的污染和败坏,是对学校正面教育的亵读与践踏。靠作弊获取高分,这种现象会让那些凭勤奋、努力和真才实学取得好成绩的学生觉得“不公平”,会让一些学生在投机取巧、侥幸成功与勤奋努力、诚实守纪的矛盾与冲突中无所适从。这与我们七宝中学精心营造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学习风气是背道而驰的。
所以,让我们再一次重新认识考试的意义,再一次认真掂量诚信的价值,在考出我们最好成绩的同时,也交出一份诚信的满分答卷,让我们坚守诚信考试,展现真实人生!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