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七宝中学第十一届读书节已接近尾声。读书节期间,同学们积极参与经典诵读、诗歌创作、毕业歌创作,聆听了同伴、学长、专家的各种分享,特别是蒋煜东学长的发言,为我们理解七中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刚才,仇校长给七宝高一年级同学赠送了一本非常珍贵的书,书的名字叫《蓝与橙的写真》。
这是一本反映七宝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文化读本,由上海教育出版社9位编辑和我校17位教师共同编写。这本文化读本从开始策划、讨论结构、收集资料、采访辑录、分工撰写、修改校对到封笔印制,历时一年有余。由已故著名教育家吕型伟先生作序,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价为80元。
从学校初创到发展壮大的历程;从悠久的历史积淀到近期的辉煌成就;从年代久远的优秀校友到刚刚毕业的七中学子;从雄厚的师资力量到完善的课程体系;从八大校园主题文化节日到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从创新素养培育到人文精神提升;从民族文化融合到中外合作交流,该读本全景式地为我们呈现了七宝中学的校园文化。
仇校长在2012学年第二学期开学致辞中提到,《蓝与橙的写真》书名很特别,富有青春气息。之所以用“蓝”与“橙”来写真七中是有由来的。2011年,二位2006届七中校友回到母校,向仇校长建议确立七中学校的代表色,因为代表色的运用涉及色彩美学和公众色彩心理问题,有不可估量的视觉冲击力和联想作用,良好的运用将增进标志形体的表达,可以成为学校的象征,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学生的自豪感。他们推荐的代表色是蓝色和橙色。
蓝色,常和晴朗的天空、辽阔的大海联系在一起,让人感到宁静,深邃、高贵、年轻、梦幻。橙色,使人想到秋天,收获季节里丰硕的果实,让人感到活力、跳跃、明亮和欢快。作为借喻,蓝色可用来表征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沉稳和大气;一个有“人文精神”的人所具有的“自信心”、“责任心”、“大爱之心”;一个“常怀感激之心”的人那种宽容、豁达的境界;具有“绅士风度、淑女形象”的社会精英的气度;橙色,可用来表达“微笑待人”、“书生意气”、“热情开朗”、“青春朝气”的七中学生,以及你们所具有的不竭的创新动力和创造力;你们的热情、阳光和豪爽;你们脚踏实地立足于社会,付出真情和才智之后,辉煌的明天和金色的未来。所以,大家可以发现,教室的课桌椅是蓝色的,校园的建筑物是橙色的。
此时此刻,我想问我们同学一个问题:仇校长花那么大的代价来给每一届高一新生赠送这本文化读本,这其中饱含着仇校长怎样的殷切期望?我相信,我们在场的学生都能够回答:保持平民本色、彰显精英气质。对,这是一个很好的理解。因为,平民本色,精英气质,这是我们七中校园文化的核心。但我又想说,这样的答案未免过于抽象。
七中文化的内涵是很丰富的。七中对我们的期望也是多元的。但不管怎样,有两点是我们七中学子不应该有丝毫懈怠的。
第一、 做一个善良的人。善良的人一定是懂得尊重、理解和关爱他人的人。著名学者余秋雨曾经亲历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年他到欧洲度假,想租一间房子,房东请他先试住几天,再签协议。几天以后,在就要签协议的前一天晚上,余秋雨不小心把几个玻璃杯打碎了,他赶紧用一个塑料袋把玻璃渣子装起来,扔进垃圾筐里。第二天房东来了以后,余秋雨坦诚了此事,并且表示愿意照价赔偿。女房东什么话都没有说,直接走到垃圾筐边去看,然后不声不响从自己包里找到一个布袋,把装了玻璃渣的塑料袋装进布袋里,再重新放回到垃圾筐里。等这一切都做完以后,她转过身来对余秋雨说:对不起,先生,这个房子不能租给你……大家想想为什么呢?因为房东觉得余先生还不够体贴和善良。所以,让我们记住仇校长对我们的寄语:七中学子应当有无需他人提醒的自觉和主动为他人着想的善良。
第二、 做一个读书的人。何谓“读书人”?民国时期杨玉清先生在《论读书》一文中说:“以读书混文凭的人,不是读书人;以读书混官做的人,不是读书人;以读书为时髦、为装饰品的人,不是读书人。”这样看来,只有发自内心真正喜欢读书,并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人,才是真正的读书人。“读书人”是一个美好的身份。周国平先生就说:“每个人在一生中会有各种其他的身份,例如学生、教师、作家、工程师、企业家等,但是,如果不同时也是一个读者,这个人就肯定存在某种缺陷。一个不是读者的学生,不管他考试成绩多么优秀,本质上不是一个优秀人才。一个不是读者的作家,我们有理由怀疑他作为作家的资格。” 读书,有助于我们提升品质、涵养气象,关乎一个人的素质养成和精神状态。由此我想到,大哲学家冯友兰在北大求学的时候,第一次去办公室拜会校长蔡元培,回来用“光华霁月”来形容当时在场的感受,蔡元培先生是一个浑身充满了光辉的人物,由于这个人的存在,整个办公室都被照亮了。这就是书香的熏陶,也是美的绽放。
同学们,让我们爱上读书,在墨香中追寻真理、智慧、善良和美的享受,在读书中开阔视野、领悟人生的价值与意义,让“蓝与橙”在七中校园谱写一首首动人的变奏曲。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