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七宝中学给我这样一个机会,站在这里和同学谈谈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
有人说是一脚跨进了重点大学的门,可我不这么想,七宝中学的价值在于三年艰苦而又有意义的学习,在美好和痛苦中间,在挫折、挣扎和进步中间,我们开始找到自我,开始思考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能做一点事情。
记得新东方学校创始人俞敏洪在北京大学2012年开学典礼上的演讲中曾这样说:我记得我奋斗了整整两年希望能在成绩上赶上我的同学,在北大追赶同学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尽管我每天几乎都要比别的同学多学一两个小时,但是到了大学二年级结束的时候我的成绩依然排在班内最后几名。到大学四年级毕业时,我的成绩依然排在全班最后几名。但是,当时我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心态。我知道我在聪明上比不过我的同学,但是我有一种能力,就是持续不断的努力。在毕业业典礼俞敏洪讲了这么一段话:“大家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是我们班的落后同学。但是我想让同学们放心,我决不放弃。你们五年干成的事情我干十年,你们十年干成的我干二十年,你们二十年干成的我干四十年。”如今,俞敏洪被媒体评为最具升值潜力的十大企业新星之一,20世纪影响中国的25位企业家之一。
在这个故事中其实有一样东西值得大家思考,如何度过七宝中学三年的学习生活,就是要拿出这样的韧性,坚持再坚持,决不气馁,不言放弃,在艰苦的学习中历练出能忍耐,不急不躁的态度,不断积淀,总有厚积薄发的一天。
二、我曾经问过不少高中生:努力学习为什么?
为父母、为自己、为选择这些都对。成绩好,意味着有更多选择机会。可是要做什么选择?是大学、专业还是职业?你们听听这样四种答案:“我想考上重点大学,我想考上清华大学、我想考上清华的土木工程系,我想成为一名建筑师”有什么不同吗?
哈佛大学曾对自己的学生做过这样一个调查,目标与成就间的关系
3%有自己清晰的长远目标,20年后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精英、领袖;10%有清晰比较短暂的目标,20年后成为了专业领域的成功人士、事业有成;60%只有一些模糊的目标,20年后成为社会大众群体、平凡的生活;27%没有目标,20年后大多生活不如意、工作不稳定、抱怨社会不公平。
目前,相当多高中生对自己所选择的大学专业的和未来职业要求不了解,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表示非常不满意的占57.8%,比较不满意的占21.6%,智联招聘曾推出这样一份调查,仅有3%的职场人对自己的职业满意,良好的不超过20%。本-富兰克林说过:“一个人又有一份工作就拥有了一定的资产,但只有那些做他们最擅长事情的人才能赢得荣誉和财富”。
大学专业和未来职业的选择人生影响极大,我们必须拿出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进行规划。
三、如何做好规划,问自己五个问题,即五个W:
(1)Who are you?你是谁
(2)What you want?你想干什么
(3)What can you do?你能干什么
这三个问题指向认识自己,即知己:清楚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倾向、价值观。
(4)What can support you?环境支持或允许你干什么
(5)What you can be in the end?最终的职业目标是什么
这两个问题指向外部的职业世界,即知彼:了解可获得的支持、外部环境、职业需求、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学会职业决策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好好问问自己这五个问题,回答了这五个问题,找到它们的最高共同点,你就有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在追求目标的路上,孤军奋战不行。要组建自己的梦想团队,谁可以成为你的支持者,想一想是谁在鼓励你,想一想是谁在批评你,那些批评你的人是爱你的人,别忘了父母、老师、同学和朋友。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如果我们有长远的目标,并能为之努力,我们一定能把每天平凡的日子堆砌成理想的人生。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