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两校老师、学生在酒店饭厅进行第一次分享
晚饭后四位带队老师以及两校的同学们一起进行了第一次分享会,一起总结、评价了一天的行程,并对第二天工作进行具体安排。
7.2日上午,考察团一行来到了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举行了隆重的献花篮仪式。金寨县素有将军县的美称,同时是解放战争时期鄂豫皖地区的重要后方基地。此行的目的,不仅在于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2周年之际缅怀战争年代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更重要的是要站在高中生的立场,以祖国的未来脊梁的视角生发思考。
下午,我们驱车来到了梅山水库。作为国家“一五”计划期间的重点工程,梅山水库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这座如长虹卧波般横跨在高峡平湖之中的大坝,在新中国水利、电力发展史上异彩绽放,谱写了辉煌业绩。在导游诙谐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了梅山水库对当地、对皖西甚至是全省的重要意义,不禁感叹人类的智慧和改天换地的伟大力量。
在那里,我们看到了最蔚蓝的天空;在那里,我们领略了最浩淼的景观;在那里,我们享受着最平和的心境:在那里,我们还感受到了最淳朴的民风。尽管一路烈日当头,但我们依旧陶醉在俯瞰梅山水库自然风光的美景中。
下午我们都到了要入住两天体验生活的家庭。大家刚一见面便亲切攀谈起来,全然没有地域的隔阂,我们的真诚也消除了他们的羞涩,没多久大家便熟悉了,仿佛认识好多年的朋友一般开怀畅谈。我们整天把真诚挂在嘴上,但如果心是冰冷的,是麻木的,是满不在乎的,即使笑靥如春,这样的所谓真诚,也是苍白无力的。只有发自内心的喜悦和在乎,才会外化为真诚,只有这样的真诚,才能消融构筑在心上的铜墙铁壁,化环境的疮痍为心上的春风常驻。他们带给我们的,便是这样一份纯粹的这真诚。
当地人家十分好客,热情地款待了我们,把最好的饭菜烧给我们吃,把最贵的饮料买给我们喝,把最舒适的房间让给我们睡。有几位住家父母因为学生们一点小小的需求就“大动干戈”,比如为了给我们买一包餐巾纸就骑着摩托车奔赴远方…… 他们为了让我们住得开心,用最好的条件来招待我们。让大家又一次感受到了这属于大山里的温暖。
4日 下午3点,大家相聚在关庙乡中心学校。我们召开了第三次分享会,大家都讲述了自己在两天里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有趣的瞬间或者是令人心酸的场景,老师们和同学们都感受到了大家的成长。晚上在关庙学校召开了三校联欢晚会,晚会的节目丰富多彩,说唱跳弹无所不有、精彩纷呈。关庙乡中心学校的小朋友们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来准备这些节目,他们说:“为了迎接客人们的到来,感谢你们的捐赠,我们要把最好看的节目给你们看。”这样纯朴简单却又坚定的语言,让我们为之震撼,为之动容,鼻翼翕动,眼底酸涩,心头的感动喷涌而出。再多的谢谢也不能忘却他们在舞台上留下的汗水,再糟糕的天气也在他们热情的笑脸中化为感动,那些天真的笑魇在心头留下抹不去的印迹。
我们住在农家,享受着农村里的自然气息、田野间的清新惬意以及村民们淳朴而热情的招待。
我们见识了与现代都市不一样的田园风情。我们听到了鸟叫声伴着蝉鸣略微嘈杂的声音;我们听到脚底走过石子路的摩擦声;在田间,我们听到村里人面朝黄土背朝天,挥锄刨土声;我们听到她满脸红透、大汗淋漓,汗水落下的滴答声。我们无奈发现面对地里种的各种植物大多都叫不上名来,把地里晒的茯苓当做建材(实际是草药),看到了农民打麦、剥麦、扫麦,见到了老人晒豆干,晒鱼干。看到溪边还有用木棍打着衣服的女人,有在女人旁边蹿上蹿下的孩童,还有他们身后举着孩童的拖鞋一路叫喊着追来的婆婆。他们与身后层层叠叠的大山相映成趣,这样的一幅画面是鲜活的,远比用快门摁下的场景令人心动。我相信,他们一定是幸福的,这样的幸福甚至让作为看客的我也感到同样幸福。这种幸福无关名利,无关信仰,而是来自于生活最质朴的一种形态,源于生命最真实的感动。
驻家第二天的清晨,大部分同学都和住家孩子以及其家长一起去看了一条索桥——那是一条村里人自己建的索桥。浅浅的溪水之上一条索桥横在空中,斑驳的锈迹与腐朽的木板显露出光景流年,走上去、吱呀作响的木板让人胆怯,透过突然空洞的桥面、我看到得到那溪水中布满青苔的石。孩子们告诉我们,别往下看,往前看。短短7个字让我们想了很多:或许这座桥便是村里人生活态度的缩影,即使是走在一条坎坷的桥上,向前看,依旧相信桥的那头有开阔与坦途的存在。
美好的瞬间和有意义的照片还有很多很多,是我们说不尽也看不完的,我们唯有用我们的心有我们的脑静静的思考,静静的体验,静静的享受与回味。
最难忘,是叔叔谈起造福村民时眉飞色舞的精气神儿;最难忘,是阿姨洗着衣服做着饭菜汗流浃背时,脸上却依旧洋溢的笑脸;最难忘,是临走时分,驻家孩子和我们说“我要走出去”时,坚定的眼神。对于他们而言,走出大山,走到城里,是他们可以为之奋斗一辈子的梦想,而对于我来说,对于从小生长在城里的我们来说,这是我们从一出生起拥有的优越条件,可我们又有多少人是珍惜的呢,又有多少人是运用好这个优越条件的呢?也许,有人会说我们拥有的是更高更远的梦想;也许,有人会说,出生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但是我想说,若是我们真的拥有更高更远,更加雄伟的梦想,那我们就更应该去努力去奋斗,而不是窝在爸爸妈妈的怀里享受他们的宠爱,而不是躲在老师、长辈们身后,让他们为我们遮风挡雨,更不是一有困难就先想到求助别人而不是自己解决。
如果没有这次助学考察,如果没有亲眼见到还有学校只能用石头和板拼凑出一张乒乓桌,如果没有近距离接触这些关庙乡的淳朴的孩子们,我想,我们平日里一直说的所谓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所谓改变与帮助,还将是苍白,无力。对于山里人而言。严寒与酷暑其实只是他们生活中的小插曲,他们没有像上海一样完善的养老机制,没有齐全的家电配备,那条山中唯一的道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被碾压着,如今原来的柏油早已被磨去,剩下的只是碎石与飞扬的沙尘。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自强自立,艰苦奋斗,诚实善良,憨厚淳朴。这样的精神世界与物质生活所产生的反差,看着让人感动,也让人心痛。
在这里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看到了农民的汗水从额头上滴下,心里忍不住一阵悲歌轰鸣。赤裸残酷的现实像一记耳光一样响亮,它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学习是多么舒服幸福的事。
5号早晨,我们即将告别我们的住家,在每户住家门口,都可以看到我们的学生与住家道别,住家对我们的点点滴滴是说不尽道不完的,虽然只有短短两天,可我们的心早已成为了一家人。但时间无情,我们只能寒暄几句之后挥泪告别…… 吃完早饭后,我们匆匆上路,大巴在关庙街上行驶,不时有村民向我们挥手告别,有些住家的孩子早已站在村口,隔着玻璃见我们最后一面,还有一只小黄狗,追着我们的大巴,足足跑了几百米远,而车内的我们,有的挥手告别,有的闭目沉思,有的擦拭着眼泪,有的眼直直地盯着窗外,或许,想一辈子记住这里的景色吧。
乘坐4个小时的巴士到达了合肥,天正下着雨,我们先随着顾导去了科技岛。顾导游给我们介绍:合肥的由来是两条河的交汇处,并且这里曾经是古战场,我们听着听着,巴士已开到了科技岛,那里是全国有名的高科技园区,有一个EAST项目,叫托卡马克(experimental advanced superconducting Tokamak),是人造太阳的实验仪器。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居全世界第一。后来我们又去了晚清著名宰相李鸿章的故居。
晚上,我们召开了第四次分享会。
金寨助学考察就此结束了,立在残阳疏窗之下,观暖风吹来,轻轻揭开片片往事。骤然发现,金寨之行带给我们的成长印记是如此深刻。如同被放置在显微镜下的植物,连细胞和脉络都一一巨细无遗。思量,再思量,幡然领悟:“当时只道是寻常”的过往,因为一份沉重而“始知相忆深”。
在那方土地上,我们播种了爱的种子,来年的春天它会发芽、开花、结果,会将我们的爱一代代相传!
编辑者:高二(10)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