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鹏老师参加江苏常州高级中学大型课堂教学观摩与研讨的教学实践课
作者(来源):
七宝中学
发布日期:2012-11-27 浏览次数:
教学智慧与教学艺术的完美体现
记一堂我校青年教师沈鹏参加的江苏常州高级中学“课堂转型的校本实践”为主题的“同题异构”大型课堂教学观摩与研讨的教学实践课

11月23日,我校施国华和沈鹏老师应邀参加在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课堂转型的校本实践”为主题的大型“同题异构”课堂教学观摩与研讨活动。沈鹏老师和常州高级中学范丽君老师都以 “Writing to a foreign friend”的第三课时 Task 3,以教会学生写给外国友人一封介绍中国艺术的e-mail为主题分别展示了一堂教学研究课。
沈鹏老师在这堂课上完美的体现出了我校一贯重视的教学智慧与教学艺术相结合的课堂实践理念。
沈鹏老师的课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1. 教学设计目标明确有效。
他在一堂课,45分钟之内就要求学生完成一个任务。学会写一封email。所以目标明确,目标有效可检测。
2. 教学手段丰富。
教学中他从学生听的训练自然过渡到学生口头上说的训练再到学生阅读训练过渡到学生写的产出。各种语言训练的要素完美有效融合和链接艺术在本堂课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3. 教学环节环环相扣。
沈鹏老师的教学从第一部分的“Guess game” 开始的设计中包含的变脸艺术问题就为到最后一个步骤的homework写一封介绍中国变脸艺术的任务做好了铺垫。
4. 教学过程的自然迁移做到无缝对接。
沈鹏老师的教学任务设计做到了情景化,生活化,生动化。如从本课的介绍相声迁移到在课堂上学写一篇介绍中国的饮食艺术“火锅” 再到回家作业写介绍中国变脸艺术或其它学生感兴趣的中国民间艺术等。所有的过渡做到了无缝连接,有效合理。语言运用的情景设计符合学生真实的生活场景。学生有话可说,有说的冲动,做到了在“做中学”的语言教学的最高境界。本节课上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充分。学生始终处在情绪高涨和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课堂上学生们的智慧反应反过来又激发出了老师的教学智慧,做到了教学双赢。本堂课上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的完美融合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并获得一致好评。在随后的研讨活动中施国华老师对本次活动的两堂实践课做了精彩到位的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