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人涌出,独领风骚——“平安杯”上海市第四届古诗文团体赛纪实

作者(来源): 七宝中学     发布日期:2008-11-20    浏览次数:


才人涌出,独领风骚——“平安杯”上海市第四届古诗文团体赛纪实
2006-1-17 17:01:52        文章来源:文来中学         作者:初二(8)班 刘汉琛           浏览次数:856
    2005年12月25日,雨露滋润后的大地格外清新洁净。我怀着一颗期盼已久的心来到了上海市图书馆,这里将展开一场精彩激烈的角逐——上海市第四届古诗文阅读大赛团体决赛。
    主席台上,进入决赛的六支代表队已安静落座。他们是七宝中学代表队、上海中学代表队、崇明中学代表队、吴淞中学代表队、西南位育中学代表队与嘉定一中代表队。队员们摩拳擦掌,等候比赛。七宝中学队排在第五,三位选手是:钱文雯同学、王里同学和周程燕同学,他们更是精神抖擞,跃跃欲试。
    古诗文专家杨振中老师,特级教师钱梦龙、卢元,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教委教研室步根海老师等知名学者专家,亲临比赛现场,进行现场指导和精彩点评。
    团体赛开始了,首先是必答题。第一轮考察古诗词断句。我校选手抽到了其中篇幅最长,难度最大的王安石的《桂枝香》。选手们从容应对,整篇无一错处,赢得台下阵阵掌声。
    接下来考查的是三组自由对。第一对“四书五经”。我校选手对曰:三教九流。虽不及“三言两拍”妙,但在“三从四德”、“三侠五义”等五花八门的对句中也算工整。第二对“匡时济世”。其对与“祸国殃民”并称绝对,我校选手的答案是:“救死扶伤”。第三对“酒能成事,也能败事”。我校选手作对:“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获得满分。
    随后的项目是共答题,每个参赛队抽到一纸古文,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断句标点,此项难度颇大。赛程中,我校选手独领风骚,得到了最高分40分。
    比赛激烈进行,第三轮进行综合能力考查,以论述形式答题。具体是每队抽选一题,根据要求准备两分钟并进行论述,满分100分。各参赛队述诗词之论,叙古今之理,充分展示了自己深厚的古代文学功底。有论诗中“柳”之作用,有述唐诗第三人当属谁家,有驳“词乃诗余”之说,有谈李白诗中“酒”与“月”之意象…… 我校选手抽到如下题目:大屏幕显示出当代歌手羽泉的一首流行歌曲《辛弃疾》,要求分析,古代诗词与当代流行歌曲相融合之利弊。我校选手沉着冷静,旁征博引,侃侃而谈。无论言其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或是言其误读甚至亵渎,都言之凿凿,极具说服力。选手们出色的表现,独到而全面的见解夺得了此轮赛事唯一的满分,赢得了评委专家们的赞叹和台下观众雷鸣般的掌声。
    赛事将尽,我校选手以40分大比分遥遥领先,原以为高枕无忧,胜券在握,谁知,最后一轮附加题突横眼前。题目是丰子恺漫画,每队要为所抽之画配上最恰当的唐宋诗句。规则是每题50分,答对加分,答错倒扣分。随即,两所中学代表队成功答题,转眼之间,原先的优势不再,新一轮挑战再次来临,只有背水一战了!我校选手抽到这样一幅画(见下图):
    选手们略加思索,脱口而出:“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完全正确!台下轰动了,掌声爆发了!上海市七宝中学赢得了团体赛金奖。选手们手捧这来之不易的奖牌,激动不已。
    比赛结束了,我仍然深深沉醉其中,唐诗宋词的无穷魅力,美文佳篇的博大精深,让我流连忘返。“腹有诗书气自华”,我愿做一棵小草,在她的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


沪ICP备0605494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7746号
版权所有©上海市七宝中学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农南路22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7746号
沪ICP备06054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