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忠海校长05学年第一学期开学致辞
|
2005-9-6 8:59:19 文章来源:七宝中学 浏览次数:992
|
![]() |
与好书做伴,做个有学问的人 仇忠海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 今天是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学第一天,我谨代表学校向大家致以新学年的问候,祝大家在新的学年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学习进步! 今天我讲的主题是“与好书做伴,做个有学问的人”。同学们,今年是上海市全民读书活动年,各区县都在开展形式各异的读书活动,各大书店纷纷举办各类书展活动,前不久,市委市府的主要领导也亲临书城,以示对读书活动的重视。作为一所知名的示范性高中,我们绝不能游离在读书活动之外。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捧起一本好书,就是捧着一个伟大的思想,翻开书页,就是翻动一个精神的海洋。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崇尚读书的国度,从孔子孟子到李白杜甫,从四书五经到四大名著,无数读书人的思想至今让我们难以企及,无数经典的魅力依然让我们陶醉。悠悠五千年的文明在一个个小小的方块字中闪动,闪动着生命的智慧、人性的美好和创造的灵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民族往往把自己全部精神生活的痕迹都珍藏在文字里,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甚至承载着这个民族的精神和素养。纵观世界各国,凡是崇尚读书的民族,也都是了不起的民族。日本、韩国、美国、英国、芬兰等世界发达国家,每人每年读书64本。因为酷爱读书,犹太人中诞生了马克思、爱因斯坦和门德尔松等无数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因为酷爱读书,犹太人成为世界最优秀的民族之一。由此可见, 读书对于每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是何等的重要。可是并不是每一个同学都认识到了这一点,我可以告诉大家一个统计数字,我校图书馆共有藏书83540册,办理借书证人数3557人,人均拥有藏书23.5册,可是据统计去年9月1日至今年6月30日,一共只流通了13240册,一年中人均借书3.7册,按重点中学的评估标准要求人均年借书20册,真是令人汗颜。图书馆是否“人丁兴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所学校的学习氛围是否浓郁。我校图书馆门庭如此冷落,一定存在着某种使我们偏离航向的不正常因素。我想原因之一是我们有些同学对视觉形象如电视形象,网络形象非常着迷,而对枯燥的文字形象或文字艺术却没有兴趣。其实,视觉形象或视觉艺术是无法取代文字的功能和魅力的。视觉艺术强调直观,一目了然。观众不需要过多的思考。可是文字的魅力就在于它时刻都激活着读者的想象与思考。把课余时间和精力放在电视或网络上,哪里还有兴趣博览群书呢,所以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危险倾向。原因之二是,我们不少同学读书和学习时带有很多的功利性,对高考有利的书认真读,如教科书和各种辅导读物等,而课外书籍却很少问津,总以为只要学好书本知识,多做些习题或试卷,以后能考上一个重点大学就够了,这是一种狭隘的功利主义思想,其实书本知识和课外阅读是并重的,如同鸟的两个翅膀,必须“两个翅膀”一起动,才能飞起来,才能飞得远,才不会失重。一个人思想的深邃或肤浅,情趣的高雅或低俗,行为的文明或粗野,往往反映着不同的知识水平,知识又是相互联系的,广泛的阅读作为一种知识的储备手段,它对我们的好处是表现在厚积薄发。古人说得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我们经常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的知识储备仅限于眼下这点水平的时候,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和视野是有限度;可是,一旦我们的知识储备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那我们看问题视野就更开阔了,角度更新颖了,问题解决起来就更容易。这次由我校和华师大中文系承办的全国语文之星夏令营,全国214名高二文科“才子”汇萃我校,在“营员读书报告答辩会”、“即兴演讲活动”、“古诗词背诵擂台赛”、“才艺展示联欢”、“语文综合素养汇报展示”、“语文之星中学生论坛”等激烈的比赛和角逐中,我校黄一鸣同学获得了综合一等奖,王里获得了古诗词背诵擂台赛擂主的桂冠,他力挫群雄, 震憾全场,此外我校代表队还获得了综合二等奖4名,三等奖4名,单项比赛中,我们获得了文学创作奖1名,文学评论奖1名,背诵奖1名,演讲奖1名,我们代表队的出色表演,给清华、北大等全国15所顶级大学的中文系主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被评为全国最佳代表队,我认为这些同学之所以取得如此成绩,一定与平日里勤于读书分不开的。今年暑假,我校原高一(4)班的朱依蕾同学参加了“2005上海市中学生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从600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进入决赛,并于8月15日作为上海赛区推荐的8名选手之一赴北京参加全国选拔赛和总决赛,最后荣获全国第9名的好成绩,我想,她如果没有深厚的阅读功底和各类知识的积累,是不可能过五关斩六将的。此外我们发现,我校考上北大、清华的所有同学,几乎都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阅读面很广。为此,我建议同学们课余时间能够静下心来多读一些有意义的书,并且摆正以下几种关系: 第一,正确处理阅读经典名著与通俗作品的关系。据说我们同学只喜欢读《大话西游》,日韩漫画,青春小说如眼下流行的韩剧等等。其实我不是说这些东西一无是处,我也不反对大家广泛阅读,相反我主张大家博览群书。但是阅读不能没有选择性,我希望大家多读一些经典名著,比如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还有我国的唐诗宋词,以及《红楼梦》、《三国演义》等经典名著。这些作品都是前人留给我们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岂能让它们束之高阁?阅读经典名著,我们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与大师对话,与历史同行。增长智慧,陶冶情操。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 第二,正确把握书本知识与课外知识的关系。这条前面已经提过。 第三,走出虚拟世界,回归现实生活。我之所以专门强调这一点,据说现在一些同学喜欢陶醉在虚拟世界里,网络游戏、动漫故事占据了他们相当的宝贵时间, 在那一个个虚拟世界里,他们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驰骋万里无敌手。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异常冷漠,缺乏关怀与爱心,没有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我羡慕你们青春、年轻,有朝气,有丰富的想像力和灵感,但我们要把丰富的想像力和灵感用于真理的探索与知识的追求,让青春与生命在拼搏与奋斗中闪烁、升华。我们是生活在一个现实的世界,在这个现实世界,每个人既彼此独立,又相互依存。而且相互依存和彼此合作似乎更为重要。我们只有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来直面一些现实问题,然后,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去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如果我们像唐吉坷德那样沉缅在虚拟的世界里,那岂不滑天下之大稽吗?我呼吁有这部分偏差的同学尽快走出虚拟世界,回归现实生活。 同学们,高中三年转瞬即逝,我们当只争朝夕。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有个自我设计和自我规划。 第一,从现在开始制订出详细的阅读计划,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根据自己的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入学开始就列出一个阅读清单,然后,循序渐进逐步阅读。名著是要啃的,起初读起来可能比较艰难,硬着头皮读下去,读了几本乃至几十本之后,坏书就读不进去了,水平提高了,判断力就建立起来了。 此外,我们也必须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常言道:不动笔墨不看书,强调的就是阅读时,要手脑并用,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一边做一些楣批和写下感悟和心得。有的书,需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即精读,有的书则完全可以一目十行,大略了解即泛读。阅读需要安静、需要耐得住寂寞,不能浮躁与喧哗。 第二,主动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各种有益的读书活动和读书社团。学校图书馆是同学们求学的第二课堂,在这里蕴藏了各种各样的宝藏,当你走进七中图书馆, 你将会感到自己好像掌握了一枚通向世界的钥匙:这里有琳琅满目、浩如烟海的书籍;拥有5万册藏书的apadi数字图书馆;拥有70台电脑的电子阅览室,可以上网查阅各种文献资料;拥有中国最伟大、最经典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等,汇集成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海洋,等待着同学们去遨游。让我们大家都来读名书、学名人,背名诗、听名曲、赏名画、看名剧,让高雅文化浸润我们心灵。在全校掀起读书的热潮。让大家热爱读书,学会读书。让家庭成为学习性家庭,让社区成为学习性社区,让学校更有学习的氛围与文化的底蕴。 第三,逐步培养研究性阅读的能力,开展和从事一些简单的研究工作,用科学的理论来探讨一些现实问题。这是高层次的要求,实践证明,像我们这样的重点中学的学生完全具有这样的能力,我们以往的同学就做过《复合地板的研究》等等。 因此,我们不仅要广泛阅读,而且要善于思考,善于用所学的理论来分析研究现实问题。理论知识越丰富、钻研越深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更加得心应手。为了帮助大家更快地掌握学习的研究方法,少走弯路,我们会聘请上海一些知名专家学者来我校开展文艺暨人生一系列专题讲座,望大家积极参与。 为了配合同学们掀起一股校园读书热潮,学校打算在本学期举办一个为期一个月左右的“七宝中学首届读书节”活动,主题是“精读中外名著,享受浓郁书香”,以进一步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激发我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方法,丰富学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积极健康的生活,立志成才。 届时拟安排“我的读书故事”征文比赛,“主题书店”、“读书知识竞赛”、“名家面面谈”,包括“教师双语朗诵经典大赛”等多项活动,学校希望通过读书活动帮助同学们树立主动发展的意识,并且得到精神的熏陶,语言的交流和人格素质的培养。 此外,为了纪念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我校图书馆今日将在图书馆大厅组织一期珍贵的图片展,有详细的史料展示,昨日我已看到有些同学在摘录一些资料,望同学们能自行去观看。 同学们,英国学者弗朗西斯•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希望同学们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个有学问的人。 谢谢大家! 2005.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