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二十日(周四)下午学校在东一阶梯教室举行了第四次见习教师集中培训活动,培训基地邀请黄岳辉老师结合自己执教8年的成长过程,从教师的专业发展及自我反思等多个方面与新教师们进行了分享交流。
现任学工部副主任的黄岳辉老师首先引用了华师大课程理论专家钟启泉先生的一句话开启教师专业性的问题的讲述——“教师若不研究、不合作、不读书,那么教师的专业性便会每况愈下”,故而他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内心时常存在“恐惧感”,担心做不好教师,上不好课。为了克服这种“恐惧”心态,只有认真去学习、去研究、去请教老教师,虚心向师傅学习、探讨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他说道:“如若教师不进行持续的自我发展,那么很难在知识更新换代如此迅速的社会中立足。”许多教师缺乏一定的专业精神,教研活动、集中培训对他们来说是“要我学”而非“我要学”。如此一来,教师的授课内容老生常谈,授课方式千篇一律,不仅使自己长期处于单调乏味的重复工作状态之下,幸福体验严重缺失,也令教师成为一个可替代性强的行业,难以获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同。
针对此种现状,黄老师以自己工作不到一年便荣获全市英语课程教学比赛一等奖的事迹鼓励新教师:多在公开课、展示课及教研培训等活动中接受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教研员的建议,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吸收精华摒弃糟粕,争取在职业发展的五年黄金期内脱颖而出。“教好书”需要教师常教常新,不断扩充更新自己的知识容量,切忌日复一日简单的重复劳动,而“育人”更需要教师每一天的坚守和付出。黄老师提醒新教师们思考十年甚至二十年后,当因为年轻与学生代沟小的优势不再,我们依靠什么去吸引学生?一名教师的发展都要经历青年、中年、老年三个阶段,而青年阶段是为中、老年阶段打基础,基础打好了,后劲才足。他还例举了相关教师发展个案加以说明。
黄岳辉老师进而分享了一些教育教学工作的建议:为人师者要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并引导学生对自身未来的发展设定规划。希望新教师们能够坚守自己选择教师这个行业时最初的信仰,因为无心的一个举动可以给学生带来积极影响,因为这个平凡的职业可以让自己和学生变得更美好,因为在这方净土可以保持自身心灵的自由,并真正体验到做教师的幸福感。
讲座最后,黄老师引用《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卢新宁女士在北大中文系毕业典礼的讲话作为收束:“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不用害怕圆滑的人说你不够成熟,不用在意聪明的人说你不够明智,不要照原样接受别人推荐给你的生活,选择坚守、选择理想,选择倾听内心的呼唤,才能拥有最饱满的人生。”字字铿锵,如金石之声敲打在每位见习教师的心上,这是勉励与警醒,更是沉甸甸的希冀与嘱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