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学校发展的引擎和动力,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的需要:能够有效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能力,其重要地位毋庸置疑。本周四(12月31日)下午,上海市特级教师、七宝中学教科研室主任鞠瑞利老师为见习教师们做了一次关于《教师如何开展教育科研》的理论知识讲座,为见习教师们指点迷津。
鞠老师从“对教育科研的再认识”入手,让见习教师们牢记“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的道理,树立“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的途径”的观念。分析了教研与教科研的区别和联系,指出二者在研究范围、研究层次、研究过程、研究结果及结果呈现方式方面均有不同,但说到底,教研和教科研密不可分,因为教学实践是教研的平台,也是科研的源头活水,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必须重视教研,但更应重视科研,发挥科研的先导和提升作用。
鞠老师指出,教育科研的一般研究过程是从教育实践上升到教育理论的过程:选定题目、制定方案、实施研究、整理分析、结题报告,但并不完全拘泥于此。接着他以“三阶段十步骤”做了具体的阐释:(1)前期准备阶段,包括选题、检索资料、制定方案,申请立项四个步骤;(2)探索研究阶段,包括开题、收集和整理资料、分析研究三个步骤;(3)成果处理阶段,包括撰写结题报告、成果鉴定、成果推广三个步骤。之后,他又具体分析了选题的基本原则、课题方案的设计、课题的申报与立项、开题论证、研究课题的组织实施、课题成果总结与结论提炼,其中他特别强调了课题名称要具备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三要素,并且指出了比较适宜和常用了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叙事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通过逐一讲解,他对见习教师们提出了开展教育科研的两点建议:(1)提升自己的科研素养:提高科研意识,端正科研态度,掌握科研知识,增强科研能力;(2)注重经验积累:要积极实践、勤于记录、善于整理并能够回归实践。
鞠老师又针对“如何撰写教学案例”为见习教师们做了生动详实的讲解。他指出,教学案例不是教师的教案或教师个案,也不是课堂实录,而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问的教学情景故事。接着他又分析了教学案例分别与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论文的区别,指出教学案例的撰写应在占有大量材料和形成理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撰写时应采取描述性的手法,要生动具体、有详有略、重点突出,要经过反复修改后完稿。教学案例的一般格式是标题、背景、展示、反思四大块,一个成功的案例应是描述一个真实的故事,通过精选事件,要有典型的思想、行为和感情冲突,紧扣事件主题,突出事件的重点,最后通过反思要揭示出事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并且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感。
最后,鞠老师就“如何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向见习教师们做了阐释。他以七宝中学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为撰写的参考格式,指出三年发展规划的四个部分:(1)个人基本情况分析,包括个人基本情况介绍,个人教育教学现状分析,个人发展的优势特长和存在的不足;(2)个人未来三年发展的总目标,要结合学校发展规划,明确自己发展的基本定位和方向,提出自己未来三年发展的总目标;(3)年度目标,要包括未来三年个人在师德成长、教育教学、科研提升、业务学习进修、职称晋升、个性特长等方面的年度发展目标,这是在将总目标分解为可实现的年度目标;(4)专业发展实现的途径、措施与保障,包括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具体方法设想,专业发展的途径及需要学校提供的帮助等方面。然后他以黄岳辉老师的个人三年规划为例,向大家展示和分析了三年规划的具体撰写情形。
鞠老师侃侃而谈,短短时间内向见习教师们传授了涵盖三个主题的、丰富的、大容量信息:既指导见习教师们如何开展教育科研,又指导见习教师们学会正确撰写教学案例和个人发展规划。相信见习教师们一定会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写好教学案例、做好教育科研、按照自己的个人规划走出美好的教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