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宝中学第四届见习教师第二学期第四次集中培训——如何上好一堂课

作者(来源): 七宝中学     发布日期:2016-03-28    浏览次数:

上好一堂课和上一堂好课,这不是绕口令,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中上好一堂课是上一堂好课的基础和前提,上一堂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集中体现。现代教育中,课堂教学仍是每一位新老教师无法回避且时刻钻研的永恒课题。在我们的教学中,“没有绝对完美的课,只有不断待完善的课。”本周四(3月24日),上海市化学特级教师梁明仁老师应七宝中学培训基地邀请给见习教师们带来了《如何上好一堂课》的讲座,为见习教师上好汇报课抛砖引玉。
0C7A8625.jpg

梁老师在开始正式演讲前先播放了两位名师的优质课片段,以此为开头阐述了要想上好一堂课,精心的准备、巧妙的引入和能与之呼应的结尾、丰富的教学手段是至关重要的。紧接着便开始讲解此次讲座的第一个主题: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他认为一堂好课,(1)必须使所有的学生都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即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一起参与进课堂的目标,而不是一堂虚假的,仅仅为了作秀而准备的课,“花拳绣腿”达不到目的。(2)一堂好课,离不开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必须精心设计好尽可能适用全体学生“科学的学习方式”,通俗的说就是让一堂课要有效率,要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而不是执教者一人站在讲台上夸夸其谈讲了多少知识。而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最终定位于三个学习目标得达成情况,知识目标反映学生学会了吗?能力目标则反应学生会学了吗?情感目标则是学的有情趣吗?(3)其次课堂除了预设的情景,一定会有一些生成性的内容出现,那么如何把握住这些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却又是随机生成的情景是很重要的,如何在突发情况下随机应变去互动,控制气氛决定了能否在一节课上生成资源和过程状态。(4)好课应该是常态性的,准备某一节好课不难,难的是在日复一日的课堂教学中力争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的课,一辈子上好课最难。(5)没有绝对完美的课,只有不断待完善的课,任何一节课都有缺陷,是课后的反思和完善使得下一堂课更加完善,在课堂教学中求发展,求提高。
0C7A8628.jpg

讲解完基本要求后,梁老师以三个自己教学中遇到的小故事过渡到第二块内容——好课的条件。他认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上好一堂课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但一定都运用了某种方法,而想要用好这些“法”去因材施教前,几个条件必须具备,一是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这也是“吃饭的家伙”,少了它,别说好课,常规的课堂教学也无从谈起。二是要有广博的阅读经历,由于现在的学生个性鲜明,想要让他们四十分钟乖乖听你的课并不容易,这时课堂的趣味性,执教者的人格魅力就显得很重要了,而这恰恰取决于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广泛的阅读各领域的书籍可以增加内涵,从而提升课堂的趣味性,提升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亦是这个道理。三是要认真做好“学情调查”,如果对学生学生情况不甚了解,教学的效率必然无法最大化,并且在课堂之外的,教师的一句好意提醒有时会因为对学生性格的不了解反而遭其怨恨。因此,对学生的个性、知识、特长、家庭等因素进行调查是使工作事半功倍的不二法宝。四是课前的精心准备,每一堂好课的背后都倾注了执教者远大于四十分钟的心血。需要备教材:正确理解课程要求、教学大纲、考试说明等掌握教材要求,学生应达到的目标。还需要备学生:学生已经知道什么?学生还想知道什么?哪些内容引导学生自己就能解决?重点放在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问题上。课堂是千变万化的,但万变不离其宗,若见习教师们能在实践中将以上条件一一“备齐”,想必上好课的目标也就不远了。

最后,梁老师为我们分享了他从事一线教学三十三年的一些宝贵经验。首先一节课怎样开头和何如结束是最值得反复推敲的地方。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开头结束力求短小精干,切记拖泥带水。其次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渗透,板书在课堂的运用仍不能舍弃,重点和提纲式的小结需要在板书中突出。要关心每一位学生,提问有层次,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要让每一位学生“真懂”。整堂课亦不能时刻紧绷,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在精华之处,则要放慢速度,让学生铭记在心。坚决守时,绝不拖堂。

一堂好课,教师应“闪电在前、雷鸣在后”,不能“干打雷,不下雨”。纵览此次讲座,说是讲座,又何尝不像一个课堂,在梁老师的循循善诱下,见习教师们对如何上好一堂课有了清晰而明确的认识,去课堂教学中探究实践吧!

沪ICP备0605494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7746号
版权所有©上海市七宝中学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农南路22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7746号
沪ICP备06054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