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本周四(12月15日)下午,原七宝中学学工部主任、校长助理唐宗枬老师给见习教师们做了一场主题为“七中教师的德育实践”的精彩报告,以七宝中学的德育实践为例,引领见习教师们要高度重视和科学开展德育工作。
唐老师首先以“生动”和“美丽”两个关键词来描绘德育工作:德育,因为伴随着学生的生命成长而生动,因为闪烁人性的光芒而美丽;接着引述三句话来佐证德育对培养“健全的人”的重要性:“人重于才”,“人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最高和最终的目标”,“人天生是一个道德的存在”;继而谈到现时高中教育应从学生成长规律出发来界定高中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取向,应定位于培养高中生的健全人格,应以人性发展和社会发展为本位。基于这样的认识,唐老师向见习教师们娓娓道来了“七中教师的德育使命和德育实践”。
“人文德育”是“七中教师的德育使命”,是七宝中学每一名教师肩上的责任担当。唐老师似剥洋葱般,逐次解释“人文德育”的六大使命:一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这是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二是聚焦人的发展,让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公民素质和健全人格;三是完善学生的人格,这是德育的本质;四是触动学生的生命,因为学生的生命伴随德育问题的产生、解决而成长;五是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要使学校德育实现从工具性向文化性的彻底转换,提升学校文化的品味和格调,发挥育人功能和责任,增强学校教育工作的文化自觉,提升学校德育的文化内涵,拓展学校德育的文化资源;讲到德育的育人功能和责任时,他以2013年学校第九届读书节“七中学子文化讲坛”中《哲学的梦想》为例,讲述了高二(3)班盖宇同学通过“对哲学的勾勒”以及“对智慧的描述”,提出“对人的生存状态及意义的探究,是我的兴趣所在,我希望从哲学和文学中去寻找答案。我计划以康德及斯多哥主义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力求可以对哲学中若干终极命题有所认识。”将学校德育的育人功能及成效展现无遗。第六个“人文使命”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通过“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条件、让学生融入社会生活,提供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中所需要的团体自尊与归属感,建设人文校园”来完成。
讲到“七中教师的德育实践”,唐老师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阐释了七宝中学围绕“构建充满人文情怀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一起成长”及“指导和帮助学生,找到激发自身潜能的激情和决心”做出的辛苦努力。学校“爱生节”的设立和“常怀感激之心”的提出,都在努力给学生真诚的爱;教师尽力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确保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善于倾听和理解学生,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守护,以此来构建充满人文情怀的师生关系。他赞同于丹教授所述之语:“教师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在孩子们成长最重要的阶段,完成一种伴随”,强调日常的德育工作中“和学生一起成长”的重要性。让学生自己决定成为什么样的人,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给学生成功的渴望,来指导和帮助学生,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最终实现“使人成人”的“人文教育”使命。
唐老师通过大量工作中遇到的生动鲜活案例,向见习教师们阐述了七宝中学教师的德育实践,启迪着见习教师们在开展德育工作时更加人文和智慧,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陪伴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师不但会教书,更要会育人,因为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对成长和发展中的青少年来说,成人比成材更重要,因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相信见习教师们怀揣着唐老师的谆谆教诲,在德育实践的道路上,会绽放各自的精彩,同时也让德育这一美丽的花朵,永远绽放在神圣的校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