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日下午1点,七宝中学第六届见习教师第二学期第一次集中培训在东一阶梯教室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的主题是《学习上海话》。因为本届大部分见习教师来自全国各地,对上海话了解较少,于是请孟小康老师给我们讲解上海话。讲座中,孟老师从个人的亲身经历到方言的奥秘,深入浅出,奥妙无穷,赢得阵阵掌声!
孟老师从分享他上学时的点滴记忆开始,谈及自己从“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时代走来,感慨我们身处的时代格外幸福,要懂得感恩。他自身也是一位特别懂得感恩的人,感恩于他高中语文教师的教诲——“你要做个杂家,处处留心皆学问”,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他受用一辈子,也践行了一辈子。方言作为每个人的母语,更是渗入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处处留心,时时学习。
孟老师将“处处留心皆学问”做到极致,而他的所思所得更是让我们领悟到了方言的力量、语言的力量。例如:他不断发问道:“语文”一词怎么来的?与“国文”、“古语”的区别是什么?语言是什么?这些司空见惯的问题,谁又能去仔细思考过呢?孟老师却认真研究过。又如,他通过中越战争揭示语言决定战争胜负,用鲜活有趣的历史故事慢慢揭开语言以及方言的力量。除此之外,孟老师还在物理、化学、政治、英语等学科及汽车标志的设计理念中“处处留心”,发现学问无处不在。他认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要引导学生钻研,引发学生兴趣,极大地引发了学员们的思考。
孟老师铭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并对这十六个字做出一番新的诠释。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学员感受到上海的魅力,学员们也纷纷表示已适应和爱上这方土地。孟老师用他那纯正的上海话为学员讲解传授,以很多鲜活的生活事例让学员们领会到上海话的博大精深,比如上海话的一字多音、有关上海话的趣事、上海话的特点,他还将上海话与苏州话、宁波话等其他方言进行了一番比较,妙趣横生。例如上海话中的“家”字、“大”字等在不同的词语中发音不同;上海话“洋泾浜”则指的是语法简单不标准但能互相交流的杂牌方言;再比如“三脚锚”、“老虎天窗”、“顶真”,甚至连骂人的话“拦腰斩”、“啃草皮”等词语中都有学问。此外,孟老师还极力倡导要“在家说方言,公众场合说普通话”,以自身行动来保护方言,赢得了学员们的积极响应。
生活中处处皆学问,孟老师善于思考、严谨治学的精神值得每一位学员学习。他不仅留心学问,更留心生活。虽然短短两个多小时的讲座结束了,但孟老师的字字句句都留在了学员们的心中。相信学员逐步学习一些上海话,有利于在工作中与学生、家长交流,更好地搞好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