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厌学问题探究
2019年5月13日上午,市“攻关计划”教心基地主持人、七宝中学心理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鞠瑞利老师和心理高级教师梅晓菁老师又一次来到曹行中学,给学校全体班主任老师、年级组长及梅中联盟的各校班主任老师做了主题为“学生厌学问题探究”的专题培训。
今天是本学期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技能系列校本培训的第四次活动,由梅晓菁老师主讲。一开始,梅老师分享了一篇文章,分析学生厌学行为背后的可能性事件,如在学校有创伤性经历、学业没法应对、生理心理上的情绪问题等。接着她全面又细致地分析了学生厌学问题背后的四个主要因素,如社会环境、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在每个因素的分析中结合心理咨询辅导经验、心理学理论、相关实验等知识提供了相关的可行性建议。
首先,梅老师简要分析了厌学的社会环境因素。通过例举网络上家长辅导孩子导致情绪崩溃、身体抱恙等新闻,呈现了当下家庭教育中的时代焦虑,学生在疯狂的补习班中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除此之外,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比如民工子女,父母的“读书无用论”也让他们不能理解学习的重要性,没有掌握好学习成长的机会。
其次,梅老师具体分析了厌学的个体要素,包括自制力差、自卑感强、人际关系差、抗压力差、动力不足、目标不明确、学习习惯差、沉迷网络八个方面。在分析自制力时,她呈现了心理学上经典的“延迟满足”实验;在分析自卑时,她讲解了埃里克森的心理八阶段发展理论;在分析人际关系时,她拓展了人格知识;在分析抗压力时,她呈现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学实验;在分析动力不足时,她通过故事说明了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在分析目标时,她建议老师带领学生去理想学校参观感受;在分析学习习惯时,她讲解了“番茄工作法”这一高效学习方法,从而切实提高学习的实效;在分析沉迷网络时,她特别提醒家长避免随意拔网线、砸电脑等行为造成和孩子之间的不必要的冲突,最好采取“谈合同”的方式进行,避免学生的逆反心理。
再次,梅老师分析了厌学的家庭因素。如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沟通方式不当,又或者是家长期望过高,家庭教育方式上不合理等。这背后体现的是家庭教育动力结构问题,需要家长进一步改善家庭教育方式,加强家庭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最后,梅老师分析了厌学的学校因素,比如学校教育形式不够丰富,师源性冲突,学生可能会因为学校课程不具有吸引力,或与教师发生冲突而产生厌学心理。如果学生真的在家不来学校,也要家长督促学生在家自主学习,适当做点家务,外出散步等,避免抑郁症等,学校更应该努力拓展丰富学生的校内活动与生活,让学生真正地热爱校园生活,避免厌学情绪的产生和加重。
讲座尾声时,鞠老师强调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认为家庭与学校要严格限定手机的使用,同时,班主任也要宣传和提醒家长,要家校合作,形成合力,从源头上预防学生手机成瘾、网络成瘾的发生率。我校政教孙老师进行了总结,对鞠老师、梅老师的讲座表示感谢,希望班主任们在后续工作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理解应用,了解分析学生厌学问题的根本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有效地减少和改善学生厌学情绪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