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本是风和日丽、春暖花开的美好季节。心理卫生专家却要提醒您:春季,要特别注意预防各种心理疾病。
专家介绍,春季日照和气温变化较大,容易影响人的情绪,加上气温转暖,代谢进入旺盛期,人体的一些内环境和内分泌活动发生变化,较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从我院历年病人就诊情况来看,3-5月是心理疾患的高发期,在此期间,市民极易患上慢性疲劳综合症、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先兆表现主要有:睡眠障碍和情绪障碍,如失眠、情绪不稳定、易发脾气、易疲劳等。而正处于备考状态的学生,也极易患上考试焦虑症,导致神经衰弱,甚至产生放弃学习和弃考的情绪。另外,春天也是精神病老病号最容易复发的季节,许多老病号从开春后就已陆续来院就诊和住院。
那如何在春季预防各种心理疾病的发生呢?专家建议您:
1、对于普通市民,春季要注意日常保健。首先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疲劳,保证有充足的睡眠。其次,提高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避免各种刺激因素。多与家人和朋友倾诉、沟通,或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第三,发现自己情绪低落时,应注意转移不良情绪,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及时释放压力。可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多去郊外走走,呼吸新鲜空气。不要让浮躁、乏力、心绪不宁这些症状长时间持续,必要时应尽早看医生,以便及时进行预防。
2、对于正处在备考时期的学生,家长和老师应给予多方面的关怀和支持。家长要在调理好孩子日常饮食、作息的同时,多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老师也应尽力配合好家长的工作,不要让孩子的学习压力过大、精神过度紧张。家长和老师要注意调节好孩子的考前情绪,一旦发现其有精神方面的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
3、对于曾经患过精神类疾病的病人,在春季,即使不发病也一定要及时来院复诊,并要严格按照医嘱坚持用药,切莫自行减药、停药,这一点也需要得到家人的监督。此外,要避免过度劳累或精神刺激。当出现情绪不好、失眠、烦躁等异常状况,应尽早到医院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