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改初心,仍向往始终
离开学生会至今已有半年多,关于我与她的缘分,我觉得有三样东西最能象征:一本本子,一张通知和一封信。
记事本是初来学生会时发的,很小巧的一本,是例会上我琢磨思考时手指常常停留的地方,有条不紊的日常事务是两年半来工作的底色。对于我来说,它记载着我们作为校级学生干部的普遍之处,和我们作为第22届学生会委员的特殊之处,是这两年回忆的最佳见证者。
通知在我的书桌上压了近三年,首句是:“经过层层筛选和慎重考虑,我们很高兴地通知你:祝贺你进入了下一轮考核!”翻出的时候,我能够忆起当时的激动和紧张。对于我来说,它是一个通向过去的媒介,时时刻刻提醒着我自己的初心。我来到这里是为什么,我在这里做什么,关于这些问题的回答一直拉着、伴着我行走。
这封信是一个陌生候选人的来信,我在招新面试的前夕收到了它。精致的信封和工整的字迹无一不彰显写信者的用心,内容大致是说自己在进入高中学习生活一段时间后发现并不是那么学有余力,可能无法胜任学生会的职务,因而决定放弃这次面试机会,为自己带来的麻烦感到抱歉。这令我很受感动,我更进一步认识到同学们对于学生会工作的重视程度,联想到我们所做的工作对于同学、老师甚至学校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是我们努力的动力所在。
卸任之后我也有一些遗憾。所以我留下这三样东西,记录着我的足迹、初心和期待,毕竟七中学生会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而是一群人的继往开来。我知道会有一天,另一位学联人尽了他的力、留下他的纪念,虽是有着遗憾的叹气,但也有着熠熠生辉的回忆,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第22届学生会主席
2017届毕业生
盛新琳
(盛新琳:录取北京大学英语系)
既然选择了远方
七中学生会是个神奇的地方,有创造神奇的独特魅力。
有了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有了身怀绝技的神队友,我更有信心面对日后学习与工作的挑战。学联缘起,一切不再平常,“加班”、“临时工作”接踵而至,生活很是精彩。
多一个身份,便多一份责任,学生会工作不总是一帆风顺,亦有各种挑战,尤其是在七中学生会这一个广阔的平台,大型活动不可计数,未知的变数时常出现。犹记第一次在狂欢节负责主舞台时的手忙脚乱,做“校园食品安全调查”时担心同学们配合不好……种种,却都是促进成长的动力。在这里,克服挑战,承担更多的责任,是家常便饭,也是乐趣所在。
学生会有许多的机遇,就我个人而言,从与团市委副书记刘刚老师交流,了解到许多信息;到参加复旦大学学生会座谈,结识了许多优秀的高中生与大学学生会的学长学姐;再到参与金寨的助学考察,都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难得经历。假期的干部培训亦是干货满满,体验极好。珍惜这样的难得机会,收获亦是不同寻常。
倏忽,已是三年。招新时的那一张张清秀的脸庞,代表大会的庄重气氛,新任委员宣誓的铿锵,都见证了学生会工作接力棒的传接。如此绵延不断,是我们的告别,亦是新人的开始。我们是七中人,是学联人,是服务者,是创造者。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希望学生会的学弟学妹们能够牢记当初的誓言——为建设研究型高中的卓越目标,为实现七中人的成长之美,为创造七中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愿七中学联愈来愈好。
第22届学生会副主席
2017届毕业生
朱哲奇
(朱哲奇:录取复旦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