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学生代表发言:《了解当代农业 体验农情农耕》

作者(来源): 七宝中学     发布日期:2019-06-24    浏览次数:

SHJ_6186_副本.jpg

各位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尹良旭:唐太宗李世民曾说:“食为人天,农为正本。”在转瞬即逝的五天学农生活中,同学们头顶烈日,脚踩黄土,手持农具,穿梭奔忙在田垄之间。翻土,播种,浇灌,施肥,除草,对于农作的“十八般武艺”,同学们由生疏到熟练,由单兵作战到有组织地团队合作,在挥洒汗水的同时增强了班级凝集力,回望一垄垄整齐的耕地,轻嗅田间泥土的芬芳,我们懂得了团结合作的深刻内涵,更对农业二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另外,不可不提的便是“农运会”了,本次比赛点燃了所有同学们的热情,搓草绳、滚灯制作、挑扁担,各班同学的摇旗呐喊,老师们的亲身参与更让一个个项目高潮迭起,让同学们的所学能有所用,有所展示。

李依蓉:在本次的学农活动中最大的亮点便是学校特为我们安排的三场农科院专家讲座了。乔勇进研究员为我们介绍了装备农业,航天农业,互联网农业等新兴农业,唐雪明研究员带我们推开了转基因的大门,郑洪建研究员为我们解读了渔民生物学特征及上海特用玉米的发展和育种进程。这些讲座不仅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也为我们未来的人生道路选择开拓了新的方向。更值得一提的是,在领略农业魅力的同时,同学们还充分发挥自身的钻研精神,撰写了相关领域的微课题。每个班级3个微课题,比如高一7班李昊同学的《农田控制杂草的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的效率安全比较》的课题,高一5班陈鹤飞同学的《种子活力测定》的课题,高一3班徐乾翔同学的《转基因产品前景》的课题。这些课题既为将来的课题制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展现出了七中学子科技创新的人文素养。

宋万里:学农联欢晚会是同学们最期待的一项活动,短短两周的准备时间是紧张,却包含了每一个参与者辛劳的汗水。短短的时间要选定节目,要排练动作,要将队伍整合,绝对是一件艰难的任务,但这也正体现了班级之间的默契和凝聚力。当天的表演中,一首首欢快的歌曲唱出了同学们的活力,一曲曲动感的舞蹈舞出了同学们的青春,一阵阵掌声鼓出了同学们的热情。这是七中学子平民本色,精英气质的外现,是高中三年不可磨灭的记忆。

朱禹尧:高一年级的学农活动在不久前落下帷幕,在五天的体验生活中有苦也有甜,既有田间劳作时挥洒的汗水,也有研究学习时迸发出灵感的火花。同学们在辛勤劳作之余,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创造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杰作,将美好的回忆定格在水墨丹青之中。无论是小报还是黑板报,巧妙的构图、绚丽的色彩、精致的笔触,配合上同学们凝练的文字,无不彰显着我们七中学子优秀的审美品味。都说无图无真相,怎么能让这些优秀的作品被雪藏呢?让我们看向大屏幕:(1)-(6)当然,除了小报之外,黑板报也是毫不逊色,请看:(7)(8)(9)(10)使七中之所以为七中并非是它的标语、它的口号又或是它的名声;更多地,是我们的同学。是你们用自己的文艺与创新在七中的校园里书写了自己不凡的青春,也正是这些不凡的青春铸就了我们如今不凡的七中。

尹良旭:学农与劳作的结合,让每一滴烈日下的汗水迸发出坚韧勤勉的精英气质。

李依蓉:农业与科技的结合,让创新精神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宋万里:合作与智慧的结合,让同学之间的感情更加深厚。

朱禹尧:小报与板报的相碰,让创意点亮丰富多彩的学农生活。

四人合:让我们 勤勉奋斗,砥砺前行,不负青春年华。

沪ICP备0605494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7746号
版权所有©上海市七宝中学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农南路22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7746号
沪ICP备06054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