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高二(12)班的初智炜。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讲述我和七中的故事。
在校园里的日子十分充实,回过头来,我已在七中度过了一年多的时光。在这一年多里,话剧排练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刚刚闭幕的读书节中,我与戏剧社的同学们一起表演了《高考1977》的片段,从畏手畏脚,只会机械般背诵台词,到与同学们一起站在台上尽情展示自我,我经历的,是同学、老师对于我的不断鼓励与教导;感受到的是七中,那人文的氛围与环境。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经历过那个时代的老师对于取消高考的评价:“吃不到苦的苦,比能吃到的苦还要苦得多。”经历高考确实是痛苦的,但这是我们走向未来的一条明亮的道路。七中给予了我们一个富有人文情怀的环境,让我们能在这里尽情地为自己的梦想付出努力。今年是高考恢复40周年,也是七中70周年的校庆。我有幸能参与到校庆话剧节目《筑梦舞台》的排练当中,饰演一位凭借自己对于考古的兴趣,在七中浓郁的人文氛围中,成就了自己梦想的孙沛阳学长。
我在一遍遍排练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了七中对于研究的重视。孙沛阳学长极具个性,由于学校开设的拓展选修课无法满足他的需求,便主动请求研究考古,得到了朱越校长的同意与支持,最终在七中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七中提供给他的不仅仅是人文的氛围,还有研究的环境。而我自己,也与其他两位一同参与到了课题研究当中。开题前,老师的仔细教导;研究时,同学的认真分析;遇到问题时,我们还可以“跟着学长做研究”,这都体现出了七中重于研究的特点。
研究与创新总是不可分割的。我们研究的课题关注到了不同生活污水中未被利用的大量离子所产生的能量,这作为创新点,被老师给予了肯定。但考虑到这种做法可行性,老师希望我们改变研究的方向,于是我们缩小了污水的范围,定在了生活中常见的洗衣水,并制定了相对可行的实验方案。在不断的研究中创新,创新后继续研究。
在七中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与七中已有说不完的故事,但是“人文、研究、创新”的发展目标,确实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我的校园生活。“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七中教会了我要以踏实谦和的心来面对困难的处境。其人文的关怀,让我在困境中保持希望,有了不断向前的勇气。七中教会了我要以深层次的思考来迎接未来的生活,这让我渴望刨根问底。七中教会了我要以发于本心、不受拘泥的行动来实现自己的梦想,这让我有了能够实现的途径与方法。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有更多我与七中的故事与大家分享。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