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我是高一(3)班的罗冰莲。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014年12月13日上午10:01,刺耳的防空警报响彻整个南京城。汽车与助动车按响喇叭与它呼应,交警脱下帽子,左手执帽,身躯笔直,低头默哀;路边行人也纷纷低下头,沉默不语。这一天,是中国首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77年前的12月13日,日军在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30万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生灵涂炭。77年后的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被提升为国家级,国家领导出席公祭,亿万同胞身着素服,止不住内心的悲鸣。
国家公祭日的设定,唤醒了老一代人沉痛的记忆,激发了新一代人爱国的激情。这不仅仅是历史上抹不去的阴影,更是整个中华名族应当铭记在心、流在血液里的痛。
伤痛和屈辱再次被唤醒。铭记苦难,不是为了复刻仇恨,而是为了看清来路、坚定前行。逝者安息,生者勿忘国耻。
二十四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对美好社会的表述、和对于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三部分,而对于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又以爱国为首。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我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国家公祭日的设定,正是激发我们爱国热情的有力举措,也让我们对于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
爱国并不一定是气势磅礴的豪言壮语。少年强,则国强,作为高中生,我们更是应该学以致用。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不妨从此刻开始,从身边做起,踏实认真地完成每一件事。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与现实,时时刻刻充实自我,牢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的身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不久的将来,为祖国献上自己的一份力,真正意义上做到“爱国”二字。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