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高二(1)班的许有为,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我眼中的台湾学生》。
两周已经过去,但台湾建国高中的同学留给我的印象依然清晰而深刻,也让我感悟、收获了很多。
建中的学生很健谈,他们会在午饭的间隙跟我们主动聊起学习和生活。让我感动的一个细节是,当时我一手拿着一捆筷子,用单手分给同学们,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恭敬地用双手接过筷子并微笑着说谢谢。他们从始至终礼貌的绅士风度和幽默的说话方式让大家在交往中很快活络了起来。
当天下午的课题研究交流会上,七中和建中的同学轮番上阵,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课题。由于他们来自人文社会资优班,课题都是人文类的,我们同学拿出的则多是科技类课题。感性的文科和理性的理科交织在一起,呈现出非凡的效果。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建中第一个上场的男生,他围绕着一个汉字“酥”,也就是凤梨酥的“酥”字展开了一系列研究。我们现在所认为的“酥”都是酥软或者松脆的意思,可是《三国演义》的原文里写到,酥是用汤匙取的,这是为什么呢?台湾同学在课题研究中以小见大,他从一个小小的点切入,划出了很大的一个面,这远远不是靠百度,也不是靠老师能解决的问题。另外几位台湾同学分别讲了关于叙利亚争端、台湾社会福利制度等话题,每个人都有独到的见解,表现出对社会的高度关注和人文关怀。我相信他们就是凭着这样一种细致的思考和钻研的精神,攀上了研究的高峰,这种自主性和能动性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此外,台湾同学的演讲风范也让我受益匪浅。他们在介绍课题时状态轻松,语气亲切,还会在观众席中边走边讲,给人以自然、新奇的感觉,这种既演又讲的方式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他们的闪光点应该是我们七中学子的目标。
活动以后,我关注到一位台湾同学写的交流随记。他提到:“看到大陆的进步与快速的成长,确实要静下心来思索,大陆学生的优点在哪里,我们是否可以向他们学习;大陆的学生缺点又在哪里,我们是否可以让我们的优点极大化呢?”我想,这份反思是彼此的,我们也应该多考虑一下,如何真正做到取长补短?对于不同的文化,又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接纳?
两天的交流时间很短,但我们的情谊是永久的。这次交流活动给我留下了很美好的回忆,也让我对人文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我们可以通过台湾的优秀同学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而那需要我们把眼睛擦亮、把心灵敞开,脱离口舌上的人文,用行动去实践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