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普通话,共筑中国梦
——全国第十六届推普周发言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
本周是全国第十六届推广普话宣传周,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跟大家谈谈关于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话题。我今天讲话的主题就是教学楼两侧悬挂的,我们为推普周创作的对联:“普通话,文明语,文韬武略同铸七中魂;方块字,中国根,中流击楫共圆青春梦”。
近几年,有一个让我感受很深刻的现象:同学们上交的材料中只要是电脑打印的,文字一般都没什么问题,而一旦变成了手写的,像作文或检查,竟经常出现错别字,甚至大部分的检查都有错别字。不知道同学们注意过没有,最近中央电视台有一个节目收视率特别高,由中央一台和中央周十台周五晚上8点黄金时间播出,这个节目叫“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可能会有同学很不屑一顾,不就是听写汉字么,太小儿科了,我们从小就是吃这碗饭长大的。实际如何呢?我看了电视之后非常惊讶,参赛同学都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好手,但在面临一些很常用、很常见的字儿时,很多同学写不出。上周五听写大会第一个上场的男生就被“扭捏”一词挑下马来,他说他“死不瞑目”,我也这样感觉。一只“癞蛤蟆”难倒众多“小天鹅”!现场成人体验团只有三成人写对。而像“间歇”这样的常用词,也有40%的人写错,生僻字就更不用说了。
现在因为电脑的普及,我们使用民族语言的能力在渐渐下滑,提笔忘字的现象经常出现,这很值得我们警惕。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得益于人类的智慧,而人类智慧的发展则得益于语言和文字的发展。一个民族的哲学思想从哪里来?两个地方:一个是它的语言,二个是它的人民生活。哲学要用语言来表达,语言不同则表达不同。圣人学于众人,真理在人民生活中,天道在人民的生活中,学了有所得就保存在语言中。语言的性质起了相当关键的作用,一种语言、一种生活方式规定了一个民族理解世界的思想,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思想。古代四大文明只有华夏文明延续至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汉语言和文字的生命力的强大。作家朱湘在他的散文《书》中谈到“那一个个正方的形状,每个字的构成都是一首诗;每个字的沿革,都是一部历史。” 汉语成了世界上最古老最美丽的语言之一,而其音义结合的特点,又使她成为世界上最独特、最有智慧的文字之一。那灵动于黑白之间的笔墨艺术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之一。独特和智慧,魅力和精彩需要同学们在对语言的琢磨品味当中去获得。
汉语言和文字传承了中国儒、释、道传统哲学的思想,传承了民族文化的根脉。语言是一个民族最核心的标志,如果你一开口就是一口流利的日语,英语,可能人们就会把你当做日本人或“香蕉人”。如果我们连话都说不好,字儿也写不出,谈何报效祖国,建设国家?谈何青春梦、中国梦、民族梦?我们学校一直以来很重视语言文字工作。去年,我校孙景路、张玥同学获得了“创作杯”演讲比赛市一、二等奖;吴杨、冯与同、刘晟男、章容嘉等四名同学获得“经典回响”配音比赛市二等奖,周楚燕同学获得汉字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市一等奖。七中这块人文沃土不断地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我们的人文素养。纯洁我们的母语,发展我们的母语更是我们每一个七中人应尽的责任。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写好每一个汉字,让她成为你的名片;说好每一句话,让她成为你文明的表征。
所以我们要向做到“文韬武略”,首先要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要认真地去研究民族语言的精髓。同时我们必须要“中流击楫”,只有这样才能铸“七中魂”,立“中国根”,圆我们民族复兴的“青春梦”、“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