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无痕 润物无声——闵行区第二届师德标兵提名奖林莎老师事迹
作者(来源):
七宝中学
发布日期:2013-12-02 浏览次数:
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重大战略举措,决定在内地经济发达城市开办内地新疆高中班,为新疆经济建设和西部大开发培养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七宝中学是首批办班学校之一,这些学生常年住校,只暑假返疆一次,作为新疆班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非常辛苦,要承担起老师和父母的双重责任。
林莎老师于2004年从北师大毕业到校,开始从事新疆班教学工作,期间担任过五年的班主任。九年来,林老师怀着对祖国民族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任劳任怨,勤勤恳恳,既是老师,又像父母,有时还是朋友,送走了一批一批的学生。
新疆学生远赴上海求学,生活学习上遇到问题,父母也无法提供直接有效的帮助,常常表现出安全感的缺失,生活的方方面面更需要老师对他们关心体贴。每当林老师接到新生,看到那一张张青涩不安的脸庞,她深知,从此这些孩子将成为她生命中的一部分,既要教导他们学习成长,又要替远方的父母去爱他们。由于新疆学生异地求学的特殊性,九年来,林老师几乎没有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每逢民族节日,她总是掏钱买零食为学生增添过节气氛,让学生在异地他乡也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节日的快乐气氛。学生过生日,她都要代父母送出生日蛋糕,并亲口说声生日快乐。有学生经济困难,她总是偷偷地借钱给学生周转,并让学生长大后慢慢回报,将爱心传递给他人。
林老师的班级里有个学生M,入学成绩中上,但一学期下来成绩不断下滑,寒假时竟向学校提出要退学回家。林老师谨慎地看待M的退学问题,多次电话与其家庭沟通,了解情况。原来M生长于单亲家庭,父亲在他8岁的时候去世,母亲无正式工作,靠打工和亲人接济抚养3个孩子。M大哥正在读大学,弟弟在读初中,都是需要用钱却帮不上忙的年纪。M的母亲其实希望他在上海继续求学,但却经不住儿子不断地要求甚至威胁从学校逃跑,只好勉强同意M退学。了解到这些情况,林老师更加坚定了不能让M随意放弃学业的想法。她多次找M谈心,谈母亲的不易和家庭的未来,终于打开了M的心扉。M承认是学习上有很大压力,加上家里经济困难,母亲经常不能及时提供每月的生活费,他才有了退学的想法。林老师采取缓兵之计,主动提出与M“打赌”,让M在学校里继续求学半年,期间每月资助200元,待放暑假回新疆时,如果M仍然觉得无法适应就同意其退学。她对M说:“如果我输了,不过是1200元钱,如果我赢了,我赢的是你的一生。”或许正是有了老师热心的帮助,打动了M的内心,M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善,人也变得更加开朗阳光。暑期后,在学生从新疆返沪的火车站上,林老师欣喜地又再次看到了M的身影。
前苏联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漂亮的孩子人人爱,而爱不漂亮的孩子才是老师真正的爱。”林莎老师对学生悉心教育,各方面严格要求,但在遇到某些特别的“差生”时,她总是给予各种机会,多方面多角度挖掘学生的优点,让“差生”也能展现自己的优点赢得自信,健康成长。她认为,要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个性的差异。
08级的小A入学时顶着一头“红发”,上课不安分,下课篮球场上少不了他;卫生劳动不积极,经常迟到、偷懒。好揽事却又缺乏责任心,曾主动要求承担联欢会节目,临近开始又表示准备不足;运动会上因第一场表现受挫,便要求放弃之后的所有比赛;......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林老师没有选择放弃,在小A一系列“恶劣”表现外,她注意到他相对成熟,在班级同学中有一定的号召力,林老师给了他一次当“月班长”的机会,小A担任班长后策划组织了一次“爱我七中,荣我七中”为主题的班会,虽然不是很成熟,但林老师抓住机会大加赞赏。那个月的班长工作,小A完成得非常出色,就连一直都难以控制的晚自修纪律都得到极大的改善。基于班干部轮换制度,第二个月小A又承担了劳动委员的工作,平时懒散的小A又出人意料的实现了当月班级卫生零扣分的奇迹。小A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第二年的古尔邦节文艺汇演,他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赢得了满堂喝彩;在运动会上,小A提前几个月努力训练,虽然比赛成绩不理想,但他都能勇敢地站上每一次的起跑点,不再退缩。毕业后小A考上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他正日益成为一个可以托付责任的男子汉。
学生的成长是教师最大的回报和快乐。大三实习的小古发来这样一段话:“老师,我当老师后觉得我欠你很多,你一直那么照顾我们,你是我们一段珍贵的回忆。”林莎老师凭着她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莘莘学子的爱心,扎根民族教育结出了累累硕果。她送走的三届高三毕业生,均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所带的班级,多次获得学校的各项表彰奖励,同时也涌现了许多全面发展的学生,包括校三好生、校艺术积极分子、高中生党员、区优秀运动员、区三好生、奥运礼仪大使等。
老师个人素质的提升,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林老师始终重视自己专业素养的提升,撰写的教研论文、教育案例多次获得区级一等奖、二等奖。
林莎老师始终谨记母校北师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大爱无痕,润物无声,在七宝中学这方沃土上默默挥洒自己的青春,以责任心和爱心开启民族学生的心灵之门,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相信她今后一定会为党的民族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