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浦江爱 巍巍天山情----上海市“十佳”班主任、优秀党员姚成平老师

作者(来源): 七宝中学     发布日期:2012-10-08    浏览次数:

 

浓浓浦江爱  巍巍天山情

——记上海市七宝中学新疆部姚成平老师

 

背景: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重大战略举措,决定在内地经济发达城市开办内地新疆高中班,为新疆经济建设和西部大开发培养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七宝中学是首批办班学校之一,招收的是“民考民”学生(在小学、初中时用本民族语言教学),因而,汉语水平和学习成绩都很不理想。这些学生常年住校,只暑假返疆一次,作为新疆班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非常辛苦,要承担起老师和父母的双重责任。

姚成平老师于20028月开始担任新疆班班主任、语文教师,至今已10个年头。十年来,姚老师怀着对党的民族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任劳任怨,勤勤恳恳,老师父母一肩挑,丹心育人谱新篇。

德育为先,他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引路人

姚老师自担任新疆班班主任伊始,就深入领会国家举办新疆内高班的意义,并深知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因此,他始终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行教育放在首位,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管理办法。他首先是根据班级情况和学生特点制定总体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出“政治上靠得住,思想上信得过,学习上过得硬,回新疆留得住”的学生。其次是分年段制定阶段性目标。姚老师深知“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用自己的人格育人、魅力育人。更重要的是经常性的利用班会课、主题教育课教育学生。他每次确定一个主题,然后精心备课,在新疆部他被号称为“才子”,他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从中国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改革开放成就、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和国际热点问题,包括政治的、文化的、经济的、军事的、外交的、宗教的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努力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对党、对祖国的真挚感情。

除主题教育外,他还通过谈心活动,经常性地和学生交流,让学生懂得到内地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从内心感恩伟大的祖国。对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他适时地仔细观察和摸底排队,抓两头带中间。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递交入党申请书,向党组织靠拢,他所带的每届近40名学生,总有近一半的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班的艾合买提江、沙木哈尔、伊力哈木等同学,上大学后都成了学生会骨干。伊力哈木同学在乌鲁木齐“7·5”事件后,根据组织安排,积极到汉族受害者家庭慰问安抚,深得领导好评。塔依尔江同学高考时,坚决报考军校,决心将来为保卫祖国边疆贡献自己的力量。由于表现出色,在军校里很快就入党提干。对于政治上无所追求,或是品行有偏差的学生,他更是毫不放松,总是通过谈心,师生结对子,学生相互结对子,帮助其提高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经过四年的教育,他所带班级的学生,都有一股正气、正义、正直感,政治立场坚定,是非观念强。他曾自豪地说:“我的学生个个是爱党爱国的。”

爱生如子,他是学生生活的贴心人

新疆学生远离父母,更需要老师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他们关心体贴。当姚老师接新生时,看到那一双双渴望依赖的眼神,忐忑地坐着火车走向遥远而陌生之地的时候,他深知,自己从此将要担当起老师和父母的双重职责。10年来,他几乎没有和家人过过一个完整的寒暑假,完全地和学生融入到一起。春节本是万家团圆的美好时光,大年三十,他到校和学生们一道吃年夜饭、看春晚,很晚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中;可大年初一一早,他又来到学校和学生们一道联欢,欢度新年。他家在外地,几乎从没在过年时回到老家和亲人们团聚过。节假日他总是掏钱给学生买上慰问品,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冬天给家境贫寒的学生买上一件毛衣或棉袄,或掏钱资助学生,帮学生垫付学费。每个学生过生日,他都会送上一件小小的礼物。学生生病了,那最让他寝食难安,操碎了心。他不是父母,胜似父母。

07届有位学生,叫牙生江,是个孤儿,后被别人收养。他的家庭经济状况很差,但他学习成绩很好,被安排到计划班跟班学习。也许是太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也许是高考前拼搏得太厉害,就在离高考还有三个月时,牙生江病倒了,而且得的是传染病——肺结核。这对一个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是多么沉重的打击,他的心理快要崩溃了。牙生江被送到闵行吴泾传染病医院住院隔离治疗,姚成平老师心急如焚,既为他的学业,更为他的身体和心理状况担忧。住院期间,姚老师几乎隔两天就挤时间到医院看望他一次,以给他心灵上最大的安慰。肺结核的传染性很强,医院原则上禁止亲友探望。但姚老师知道,孩子得不到鼓励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在他的恳求下,医院只好同意他隔着玻璃打电话和牙生江交流。等牙生江病情稍微好转,姚老师便及时地来到他的病床前。姚老师多次自己掏钱买上营养品,还发动本班学生和牙生江所在的计划班学生,人人给他写上一封慰问信,每次去带上三五封,让牙生江同学连续不断地感受到同学们的友爱和班级大家庭的温暖。他的养父母得到消息后,非常着急,要立即赶到上海来看望照料孩子,因他的家庭不宽裕,来了也帮不上什么忙,姚老师又多次打电话给他们解释和劝慰,说自己完全可以承担起父母的职责。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月后,牙生江出院了还参加了高考,并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同济大学。

09年一位叫迪丽努尔的新生,来校不久即查出很严重的肾病,按政策需退学回家治疗。面对高额的医疗费,家境贫寒的父母几乎绝望了,在这时,迪丽努尔同学想起了她虽然相处很短却无比亲切的姚老师。在姚老师的牵头和组织下,从仇忠海校长到新疆部全体师生,都献出一份爱心,短短几天共筹集三万七千多元钱汇往了迪丽努尔父母手中,解决了迪丽努尔大部分看病医药费问题。病愈后,迪丽努尔给姚老师写了一封长长的感谢信,亲切地称他为“姚爸爸”。这些故事都源自姚老师爱生如子的情怀,源自他对民族一家亲的深刻领会。

全面发展,他是学生素质培养的苦心人

姚成平老师在思想政治上对学生悉心教育,严格要求,在对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培养上也狠下功夫。他所带的都是“民考民”的学生,学生的文化课基础比较差,因此他特别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他首先是通过思想教育、谈心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请往届成功学生的现身说法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顽强精神;接着采用师生结对,学生互帮互学小组,带动和提高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成绩。

对个别“有问题”的学生,他更是关爱有加。09届有位女生叫阿依努尔,由于长期学习成绩差,形成了心理障碍,如不及时加以解决,不仅考不上大学,甚至会产生更大的心理问题。姚老师每隔十天半个月,就找她谈一次心,了解她的思想动态,心里的想法,排解她的困惑、担忧和对高考的恐惧。还时常送她一些小礼物,以示老师对她的特别关心,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高二、高三两年,她是姚老师谈心最多的学生,不下三十次。高考前,姚老师知道她心里很紧张,若不能及时缓解,考试时失常,根据她的成绩那就很危险了,他连续几天找她谈心,尽量避开高考的话题,努力缓解心理压力,还让她找新疆部领导谈心,让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缓解她的压力。

天道酬勤,她考上了一所很不错的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毕业前,她给姚老师的留言是:“老师,谢谢您一直对我的关心,您一直是我的榜样,是我的偶像,不要忘了还有一个女孩叫阿依努尔。”上大学后,阿依努尔还多次到学校来看望姚老师,并在新疆部联欢会上深情地说:“姚老师是我一生最感激的人,是我的第二个父母。”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在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姚成平老师还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行班干月轮换制,社团活动,参观考察,回乡宣讲和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队,学农学军,学校主题文化节等各种形式,培养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包括思维能力、组织能力、领导力、团队意识、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各个方面。

经过姚老师的悉心培养和精心教育,两届80名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并人人考上大学,实现了他自己立下的“一个不能少”的美好愿望。

万里家访,他是家校共育的痴心人

姚老师担任新疆班班主任10年,克服种种困难,牺牲难得的休息时间,冒着酷暑,万里迢迢,共6次利用暑假时间去新疆家访,行程达八万公里之多,几乎跑遍了新疆的每个县。最西部到了帕米尔高原,最高海拔达五千米,他克服强烈的高原反应,来到巴基斯坦国境线边家访;最北处来到阿勒泰山区哈萨克牧民的毡房中家访;最偏远处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和田地区于阗县、民丰县家访。有时根本没有路,车子只能在沙漠戈壁上行驶,多次发生险情。

2003年在吐鲁番家访时,为了节省时间,半夜在戈壁滩上赶路(当年正在修路,戈壁滩成了便道),正好行到最大的风口处,车胎被石头扎破了,无法与外界联系(当年戈壁滩手机没信号)。当时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无法换胎,车和人都可能被风吹走,而且气温急剧下降。幸运的是后来来了一辆大货车,在车灯的照明下,两位司机齐心协力才换好了车胎,让他们脱离了险境。

姚老师是新疆部到新疆家访跑的最远的两个人之一。06年家访,他和另一名教师坐完了飞机坐火车,坐完了火车坐汽车,坐完了汽车后,只能骑马进山,路程有89公里。由于马的颠簸,没有骑过马的他,屁股都磨烂了,血肉模糊,最后只能下马一瘸一拐的走。一路风尘,一路艰险,终于来到了我国最西部、新疆最偏远的一个县,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自治县。当他们来到学生塞尼克家的村子时,父老乡亲们夹道欢迎来自“大上海”的老师,当他们看到这“盛大”的场面,热情的乡亲时,所有的疲惫都一扫而光。这次家访,在从未走出过高原,把上海看做是天边的村民中,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大加深了老师和学生家庭,和边疆民族群众的感情。

家访时因水土、饮食等问题,他还多次生发急性肠胃炎等疾病,他只能拖着疼痛难耐的病体,挨过漫漫长途,到下一站才能医治。10年来,家访虽历经艰辛,但为了可爱的学生,为了党的民族教育事业,他还是乐此不彼,痴心不改,随时背上行囊准备出发。

姚老师除家访外,还经常性地利用电话和书信与家长联系,以和家长加强交流,增进感情,齐抓共管,共同教育好学生。

辐射引领,他是对外交流的热心人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花齐放春满园。”姚老师在班主任工作中取得的成

绩,他并不是一个人“独享”,而是毫无保留地向同行们传授。20104月,他在新疆举办的“全国内地新疆高中班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培训班”上,代表全体学员做专题发言,受到与会领导和来自全国各地学员的高度评价;20111028日,由市教委基教处组织的“2011年度上海内地民族班德育工作交流研讨活动”在七宝中学举行,他班主题班会“我读书,我快乐,我智慧”,面向全市新疆班、西藏班展示,他本人还做了《主题班会,教育学生的良好契机》的主题发言,受到与会领导和老师高度评价;2012321,又向闵行体职院附中、二附中全体班主任做了主题为《大爱无痕,润物无声》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介绍,受到广泛好评;20116月,还跨校带教闵行体职院附中刘婕老师。真正起到了一位优秀班主任的辐射和引领作用。

学习研究,他是自我提升的有心人

为了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理论型、专家型班主任,已近50的他,还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积极地参加区骨干班主任培训,并主持培训班读书研讨会,做总结发言,受到领导和学员的广泛好评;他还同时参加了区骨干班主任工作室培训,并代表全体学员在开班典礼上发言,受到领导和全体学员的高度评价。

10年来,他笔耕不辍,共撰写30多篇论文和案例,近20篇在各类评比中获奖或发表;课题研究也从未间断,市级重点课题《内地新疆高中班预科<汉语>教材的研发与试验》已结题,并获区级一等奖、市三等奖;另一项区级重点课题——《内地新疆高中班人文系列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正在研究中,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所取得的成绩:

“浓浓浦江爱长流,巍巍天山情满疆。”十年默默耕耘,十年执着追求。姚成平老师凭着他对民族教育事业的忠诚,对莘莘学子的爱心,老师父母一肩挑,硕果累累香满园。他送走的两届学生,全部考取本科大学,还有3名学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3名学生获得区“三好学生”称号,新疆部三届学生会主席都出自于他班。第一届学生大学毕业后,已逐步成为新疆各个岗位上的骨干,尤其是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方面,积极地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他所带班集体两次被评为上海市、闵行区“优秀班集体”,本人多次记功或获得多项荣誉称号。在教学上他也取得丰硕成果,已毕业的两届学生,高考语文成绩名列同类学校(“民考民”)前茅,他本人被评为闵行区骨干教师。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凭着他对民族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热情,对民族学生深沉的爱,相信他一定会为党的民族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丹心育人,再谱新篇。

 

沪ICP备0605494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7746号
版权所有©上海市七宝中学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农南路22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7746号
沪ICP备06054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