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赤子的名义——记上海市劳动模范柴本胜老师

作者(来源): 七宝中学     发布日期:2009-01-03    浏览次数:

2006年暑假的一天,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杉木桥民族中学红旗飘扬,空气中弥漫着节日的气息。一位从这里走出的普通校友——柴本胜老师回到了母校,偕同而来的还有他在上海市文来中学的同事们。
柴老师和他的同事们是为了颁发助学金而来的!杉木桥中学是一所地处国家级贫困县的农村初级民族中学,在这里,解决学生的失学问题是教育的头等大事,也是柴老师一直牵挂的心事!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他,决定每学期从并不丰厚的薪金里捐出3000元钱,在母校建立贫困生助学金。与他同行的队伍,是七宝文来中学学工部和教工团委组织的老师组成的爱心队伍。老师们为一个赤子的义举所感动,纷纷解囊,带着七宝中学教育集团爱心而来。杉木桥中学、杉木桥镇政府、慈利县教育局领导对此高度重视,来自上海的柴老师的义举,在他的故乡老百姓中传扬着。而他的母校在大家的帮助之下,逐渐走出困境,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改善,最近他收到了家乡受资助孩子的祝福汇报信。在他的帮助下,今年七宝文来中学又有11个班级与当地11名贫困生结对互助,两校结成姐妹互助校。
其实,作为从大山里走出的孩子,柴老师一直默默的为改变他少数民族贫困的家乡做着贡献。他时时刻刻牵挂着家乡的发展。他所居住的村庄,至2004年还没有一条能通行手扶拖拉机的马路,村里人出入都颠簸在一条崎岖陡峭的羊肠小道上。为了改变山村面貌,柴老师决定捐献出自己自2001年工作以来的大部分部积蓄2万多元,请年老的父亲亲自担任“监工”,和村民们一起,累计用了约半年的时间,老百姓用锄头与炸药,硬是在峭壁上炸出了一条长约2公里的大道!从此,父老乡亲们出入山门,再也不用跋涉崎岖的小径,肩挑背负的局面得到了彻底的改观,连平常难得一见的小汽车也可以直接开到山村了,村里的百姓们交口称赞。
柴老师担任学校教工团支部的生活委员,他对于团员、特别是住校单身青年教师关怀备至;他热衷于学校团委组织的公益活动,经常利用周末时间,和团员们一起走上街头,积极参加区校团工委组织的“蓝天下的挚爱”、“学雷锋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世界环境日”、“青年团干下社区活动”等等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每年暑假,他都参加学校组织的爱心扶贫活动,带领着团员教师和学生,前往安徽霍山、金寨,等地进行爱心助学活动,所到之处,留下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援助,更多的是来自上海的关怀。
柴老师是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工作过程中,他拜蒋怡老师为师;同时还师丛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李家成教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短短六年不到的时间里,他俨然成为教育教学能手:他班多次获得学校三星级班集体,并于2005年,获得上海市“红旗中队”的光荣称号;2006年,获得上海闵行区教育团工委 “优秀青年”光荣称号;2004——2006年师德评优。他参加了七宝中学“心理工作坊”的培训,结业论文《让学生拥有美好的心情》于2004年获得中国教育学会心理协会论文评比三等奖。撰写的《信息环境下英语语言情景的设置》获得学校论文评比一等奖。他参与研究的区级重点课题为“初中探究型课程评价研究”,课题中期成果获得闵行区教师论文评比一等奖。目前,他正在参与国家教育部课题之一级子课题“初中男女生能力发展的差异研究”。
柴老师是一名中学英语老师,对于不少人来说,在重视教育、特别是重视英语教育的上海,这是一个很“实惠”的职业。但柴老师没有把它当成个人“捞实惠”的机会,为了学生,他总是甘于默默奉献,为学生义务的答疑解惑,多次获得学校义务辅导奖。近六年的教学生涯,他得到学生的众口称赞,学生们总是把自己由衷的崇敬献给自己最崇敬的老师。在学校职能机构多次组织的学生满意度的调查反馈中,柴老师均以很高得分位居最前列。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柴老师虚心求教。在教学工作方面,他先后拜钱霞萍老师以及市资深教研员沃振华老师为师:2005年,荣获闵行区“希望之星”评比一等奖第一名,2006年,在全市中青年英语教学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几年来,他执教两个班英语教学,成绩一直在同年级处于领先水平;他还曾多次在闵行区师资培训中主讲,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全区老师分享,在闵行区英语学科教学中扮演着非常积极的角色。最近,他顺利完成了上海市教委组织上海市中学英语教师优质课堂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并在闵行区组织的希望之星培训学习中获得优秀,成为闵行区骨干教师培训中的一员。他的成长,折射出闵行区对青年教师的关心与培养,成为我校、我区青年教师成长的典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理所当然地要具备一颗崇高之心。年轻的共产党员柴本胜同志,正是以一颗赤子之心在生活和工作着。他说,自己是一个农民的孩子,受到了大学教育,对于生活,充满感激之情,他正是将这种感激化成感恩的行动——令人敬佩,令人感动行动!
沪ICP备0605494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7746号
版权所有©上海市七宝中学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农南路22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7746号
沪ICP备06054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