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的“七宝老王”——记新疆部支部书记王忠平老师

作者(来源): 七宝中学     发布日期:2009-01-03    浏览次数:

王忠平老师,现任新疆部主任,“七宝老王”是他在自己创建的新疆班网站上与学生交流用的“网名”。
王忠平老师不仅以崇高的师德严格要求自己,而且把师德修养体现在对学生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的热情关心上。节日来了,他不忘给自己结对帮困的胡希塔尔、艾克拉木等同学每人送去50-100元,让他们买些生活和学习用品。他常年坚持在新疆班食堂就餐,指导学生合理用餐。他十分关注学生的身体发育,督促指导阿拉法特、穆克代斯等同学健身减肥。学生生病住院,他主动陪护,哪怕学生肺结核到咯血,他也从不推辞。
他从不歧视“问题学生”,练就了与他们长期打交道的耐心。已经毕业的2005届学生木拉丁,父母都是干部,家庭条件优越,身上有股“公子气”,爱“打抱不平”,在学生中很有号召力。有一次,因不堪同学“戏言”,动手打了人,学校给予他严厉的纪律处分,他坚持认为事情起因不在他身上,对学校、老师不理解,产生严重的情绪波动。王老师连续几个晚上来校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分析原因,说明后果,使木拉丁同学从内心真正理解了学校、老师,从而平静地接受了现实。在老师的谆谆教诲和同学的热心帮助下,木拉丁不仅改掉了自己身上的不良习气,而且主动协助老师做其他同学的思想工作。在2005年高考中,木拉丁同学顺利地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
新疆孩子来上海之前,怕不习惯这里的生活,不少学生从家里带来了很多馕,放在箱子里都发霉了还不舍得丢。王老师知道后,没有轻率地批评他们,而是从情感上作更深的沟通。这种馕在学生眼里已不是简单的主食了,而是一种寄托,一种思念……王老师善解人意,学生深受感动,为不吃坏身体,他们才忍痛丢掉。第二天,他们在自己的清真食堂里就看到了一只只熟悉的、香喷喷的、热呼呼的馕。王老师就是从点滴的小事做起,哪怕一只小小的馕,也会关照食堂做起来。让学生的思念继续绵长……
学生学习有困难,他想尽办法,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他组织班级学生结对帮困,并时刻关注帮学效果。他请自己爱人利用业余时间给数学特困生塞亚古丽、阿达来提辅导。他十分重视良好的习惯培养和方法指导,发现点滴进步,及时鼓励,树立信心。学生在七宝中学学得轻松,学得自信。在过去的三届高考中,高考成绩年年迈上新台阶。2006年高考,达线率100%,本科录取率98.7%,位居全国新疆班之首。
身为新疆部党支部书记的他,从支部成立之日,就成立了青年党校,三年来,共吸纳360人次参加了青年党校的学习,有7名新疆学生在七宝中学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新疆班开办之初,王忠平老师就创办了新疆班网站,2006年,又创办了《家长通讯》,加强与外界和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为了锻炼提高学生能力,王忠平老师组建并指导“学生记者团”,采编新闻;成立了《雪莲》杂志社,目前,已经编印了13期。王老师创造性地实行“班长组阁制”,民主推选班长,由班长组阁当月班委,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协调和管理能力。王老师倾心指导性格内向的同学开展工作,使所有学生在班干部的位置上都得到了锻炼,能力明显提高。
教育无小节,王忠平老师就是通过一件件小事永远走进了学生心里,赢得了学生的信任。第二十个“教师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亲自将“优秀教师”证书颁给了王忠平老师。

沪ICP备0605494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7746号
版权所有©上海市七宝中学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农南路22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7746号
沪ICP备06054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