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七宝中学援建都江堰中学工作简报

作者(来源): 七宝中学     发布日期:2009-04-22    浏览次数:

在上海市对口援建四川都江堰灾后重建工作中,七宝中学受市教委委托,自20088月起,对口协助都江堰中学信息化建设工作,重点对弱电系统中的软件建设作出规划与建设方案,促进其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努力实现建设数字化校园目标,使援建工作不仅仅实现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促进应用理念的发展。

我校接受任务后,高度重视,在承担信息化建设工作支援之外,还主动向都江堰中学开放学校资源,通过建立师生交流机制、设计干部交流机制、构建远程资源共享通道等方式,以结对帮扶的方式切实地把援建工作推向纵深。

一、 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

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是我校对口援建信息化工作中的重点,接受任务之初,我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陈圣日老师随同市教育装备部领导一起赴都江堰市实地考察,了解了都江堰中学重建工作的进度及学校整体工作发展状态。陈圣日老师第一次到都江堰中学的几天时间里,通过座谈交流和实地考察,对学校的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后,便结合上海市教委为都江堰中学所提供的装备计划,提出了部门建设建议、应用推进建议,并针对应用推进工作,参照了七宝中学现有的数字化校园应用体系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建设计划。都江堰中学校长冯凯基于我们的建议,在现有条件基础上迅速组建了学校的信息中心,尽可能地做好了建设数字化校园的队伍保障。新成立的信息中心与我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保持紧密的联系,在我们已经提供方案的前提下,都江堰中学信息中心按计划稳步推进工作,在需要我们协助的时候便通过网络或电话寻求帮助,由于灾后重建初期工作条件的局限,有需要的时候我们还随时派人前往都江堰现场协助工作,陈圣日老师自20089月至今,已经前往都江堰中学七次,几乎每个月都会响应具体需要赴都江堰协助学校工作,既深入到技术一线参与设备调试与手把手传授管理经验,也坐上讲台为全体教职工传送信息技术应用理念,还在系统实施的过程中协助制定了都江堰中学信息化工作年度工作计划,切实帮助信息化应用的推进。


[
图:都江堰中学校长冯凯向仇忠海校长介绍网络中心机房情况]

二、 学生书信往来

《同写一封信,共话两地情》是《扬》杂志于200810月开始携手七宝中学与都江堰中学,以书信为交流形式的一个互动活动。活动通过班级结对和互通书信,为两地学子相互交流提供一个机会,使他们互相倾诉和聆听,互相激励和奋进,让上海的同学陪伴都江堰的同学一起渡过地震所带来的精神难关。《扬》杂志分6期每期刊登4篇学生书信(其中每校学生书信2篇),将这一份学子情怀传递更远。

2009年元旦,都江堰中学校长冯凯、政教主任李龙泉、信息中心主任李辽沙应邀来沪参加了七宝中学教育集团迎新年联欢会,冯校长一行带来了都江堰中学学生在书信交往之后的致谢,也感受到了七中师生的热情。


[
图:都江堰中学冯凯校长一行来沪参加七宝中学教育集团元旦联欢]

三、 远程资源共享

在都江堰中学校园网络建设进展达到了基本的上网要求后,我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便发挥出我校多年来与香港学校合作远程教育方面的优势,引导都江堰中学迅速发展远程交流互动应用,先是运用有限条件构建了建议的远程交流环境,让都江堰中学的教师与我校的教师开起了远程互动教研会,让学生之间通过远程“面对面”一起交流起了轻松愉快的校园生活,在双方远程互动通道已经建立的基础上,我校还设立了对都江堰中学的资源开放机制,使得我们的公开课、专家报告等优质资源可以随时畅通地让都江堰中学的老师通过网络视频获取。


[
图:七宝中学学生与都江堰中学学生交流校园节日体验]


[
图:都江堰中学、广东佛山南海区部分政治老师与七宝中学政治老师网络教研]

四、 两校签约结对

200942下午,仇忠海校长代表学校与都江堰中学签定结对协议,随同前往参加签约仪式的学校领导有副校长李啸瑜、校长助理范本元、校办主任朱君、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陈圣日;都江堰中学校长冯凯及全体教师出席了签约仪式。此次签约结对,是两校在过去一年的灾后重建工作的基础上建立的更为长远的互帮共进的合作关系,为两校将来的资源共享、师生互动奠定了基础。都江堰市教育局有关领导也一同见证了签约仪式,并邀请仇忠海校长在仪式结束后为都江堰市全体中小幼校园长作了题为“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理念与实践”专题报告。


——
——

20094

沪ICP备0605494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7746号
版权所有©上海市七宝中学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农南路22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7746号
沪ICP备06054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