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挖掘校本方案内涵,进一步发挥探究型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的功能,一直是众多学校在探究型课程里不断探索的问题。
在11月25日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联合举办的“发挥课程功能、培养创新精神”--- 上海市探究型课程研讨活动上,文来中学依托学校自己开发的探究型课程方案,充分挖掘内容中蕴含的创新元素,为大家展现了学校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的显著效果。
文来中学自从2000年开始启动探究型课程以来,根据仇忠海董事长提出的学校“全面发展、人文见长、平民本色、精英气质”的办学思想和“学校教育要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自编了融合学校及周围环境地域、文化特点的探究型课程方案,先后于2001年、2004年承办过探究型课程的市级展示研讨活动。之后的四年里,文来中学在原来探究型课程方案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层面的深入思考、研究和实践层面坚实、恒久的探索及积极、大胆的尝试,在课程的组织、管理、实施、评价等方面形成了新的突破,并结合教育发展的趋势,将“两纲”教育精神融合、渗透到了课程的方案中,尤其在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上,更是将创新思维的触角伸到了每一个探究环节中。
现场展示研讨活动,文来中学首先向到会者呈现了学校探究型课程发展的历程、不同阶段课程研究的成果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成果。然后向到会领导、有关课程专家和老师们展示了中预至初二年级共6节研讨、交流课。中预年级的黄莉莉老师和陈华老师分别在《多彩的植物世界》和《灵感改变生活》单元主题下,引导、组织学生利用工具观察闵行体育公园丰富的、不同种类植物的特征,让学生体验思维撞击、灵感碰撞的喜悦,无痕地将生命教育渗透于课中,并有效地落实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初一年级的周洁老师和曹乐炀老师在《聚焦校园》单元主题下,指导学生如何利用问卷和访谈调查的方法对所关注的校园事物和现象进行探究,在学生掌握探究方法的同时,创新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体现。初二年级的葛颖倩老师和宋运芬老师在《探寻历史人物的踪迹》和《品评历史、文化名人功过》单元主题下,引导学生运用收集、掌握的资料,多角度、客观的进行分析、质疑和交流,使学生的思维广度与深度得到拓展,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展示交流会上,分管探究型课程的教务处副主任陈德红老师做了“坚定信念,不断创新”的专题发言,与会各区教研员和相关学校的指导老师都十分佩服文来初中对于探究型课程的开发深度,及青年教师的精彩课堂和执著追求,市教研室和基教处领导赞扬文来初中探究型课程走在了全市前列,是“出经验”“出成果”的领头羊。
学生时代是人一生中的“基石”时代。这块“基石”犹如摩天大厦的“地基”,它决定了一个人成长的高度和宽度。文来中学探究型课程以踏实的工作风格、积极的探索精神,以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着眼于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观念,践行着上海市二期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学生一生奠定坚实的“基石”而不断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