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英: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分享的题目是《科学立法让公园24小时开放行稳致远》,我们最初关注到这个议题是在春游期间,高一年级在4月份去了世纪公园进行春游,过程非常快乐以至于到了返程时间大家都恋恋不舍,其中有一个住在附近的同学提到,马上世纪公园就24小时开放了,以后来玩可以欣赏到夜景了,这个消息让大家有点震惊,这也为后面我们选择这个公共议题奠定基础。我们把对象设定为学校旁边的闵行文化公园,并且集齐了一些感兴趣的同学,就开始踏上调研之路。
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为了了解广大市民群众对这项政策施行的总体态度,我们深入实地进行了调研,搜集到大量一手数据,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体验到一线调研的艰辛,同时也有所获所得,下面有请调研组同学代表进行分享
吴一寒:我们本次社会调查从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两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组花了两天时间,在姜老师的带领下,在闵行文化公园共回收了304份数据,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一系列分析。首先,我们对公园游客进行画像,其次我们了解他们的公园日常活动需求,发现他们主要以散步、锻炼、游玩为主,活动时间多在白天,但18点-次日6点之间进行活动的人数比例超过三分之一,有趣的是,大家一致认为夜生活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关于公园24小时开放,我们发现对于这一方向和趋势,人们普遍持赞同态度,反对的是开放后的问题。那么问题具体有哪些呢?我们惊奇发现问卷问题四个预选选项中结果比较平均,这也构成实地考察组的重心所在。
首先,是管理问题,我们发现晚上安保人员普遍年龄偏大,对不文 明行为只能劝阻再劝阻,对违法行为也无力制止,一方面 是不敢管,怕投诉。另一方面公园管理人员行使管理职能时缺少法规依据。第二,虽然建立公园无界管理综合协调工作机制,但是各部门管理责任并不明晰,第三,保安夜间值班工作压力大,24小时公约关注度低。
除了管理问题外,夜间体验感不佳以及安全问题也迫在眉睫。我们发现公园出了夜跑推荐路线,可地图夜间区域封闭较多却没有做好分叉口的夜间路段标识,对于不熟悉的人来说经常需要折返,效果并不好,有些小卖部没有 24 小时售卖机,产生诸多不便。
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在如图所示的危险区域,照明灯光,台阶,警示标牌设置与白天并无两样,并没有专门的夜间标识,这无疑增加了安全隐患。
所以在问题基础上,我们题提出了一些可能性的建议,我们建议行政机关可以给公园管理部门委托执法的书面文件,明确各部门在公园 24 小时开放中的管理责任,将夜间文明游园相关管理要求加入《上海市公园文明游园守则》,以提高管理的效力和效率。
最后我们希望公园优化夜间开放体验,制定公园24 小时开放的准入标准,在湖畔护栏杆上增设小夜灯,充分发挥文化公园面积大的资源优势,打造“夜跑”这一经典便民项目,将 24 小时开放的优势充分彰显。
这是同学们精心设计的一份方案;在推荐路线沿线增设提示标识和加强夜间照明;沿线增加 24 小时贩卖机;举办荧光夜跑活动等等尽在其中。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
姜英: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我们撰写了一份详实的关于闵行文化公园24小时开放的调研报告,提出了我们的立法建议,我鼓励同学们通过我们学校的红色邮筒或者七宝镇基层人大立法联系点把我们的成果进行反馈,两周后我们联系到了闵行区人大代表工位的张老师,将我们的成果进行反馈,收到了张老师的回复和反馈,表示会认真研究。我想这个过程是对全过程人民民主和科学民主立法的最好诠释。正如习总书记所说,人民民主的真谛就是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众人商量,民主立法的核心在于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