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6班 刘怡嘉:暑期实践活动交大研学成果汇报

作者(来源): 上海市七宝中学     发布日期:2025-10-13    浏览次数: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是高三六班的刘怡嘉。

这个暑假,在姜英老师和林梦石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有幸走进上海交通大学,度过了一段充实而难忘的时光。

我们的第一站是李政道图书馆。虽然从小就去过很多次,但这次以高中生的身份走进这里,感受格外不同。环形展厅里,"李政道密码"数字墙十分醒目——24岁获得博士学位、31岁斩获诺贝尔奖。这让我不禁反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那些泛黄的手稿上密密麻麻的公式,让我感受到前辈科学家在探索真理时的专注与热忱。最触动我的,是李政道先生1972年写的那份归国申请书。"愿为祖国科学发展献力"的字迹,穿越半个世纪依然让人感动。在这个充满选择的时代,这份坚定的选择让我开始认真思考:我们这一代人要如何将个人理想与时代需要结合起来?带着这个思考,我们走进了下一站。

从充满科学精神的李政道图书馆,我们来到了承载历史记忆的校史馆,仿佛完成了一次从个人理想到集体传承的时空跨越。南洋公学初创时的校旗已经泛黄,却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当年创办新式学堂的不易。站在"交通大学西迁"全景图前,我真正理解了那次搬迁的意义——前辈们带走的不仅是书籍仪器,更是一个民族对现代化教育的全部期望。在校史馆里,钱学森先生的留学日记和归国船票在展柜中静静陈列。这两件看似普通的物品,却见证了一位科学家最重要的人生选择。从钟兆琳先生的备课笔记到杨嘉墀院士的实验手稿,这些珍贵的手稿不是冰冷的文物,而是一代代教育工作者和科研人员用心血铸就的精神财富。

带着从历史中汲取的力量,我们步入了面向现实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这里的见闻将我们的视野从过去拉回到了当下与未来。梁钦老师的讲座为我们打开了新的视野。她系统地介绍了环境学科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让我们对这个专业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安泰学姐的分享更是让我们受益匪浅,她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告诉我们如何规划高中最后一年以及未来的大学生活,这些实在的建议让我们对未来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当然,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要数实验室的体验环节。我们亲眼见证了水过滤装置在短时间内将浑浊的水变得清澈透明,这个直观的实验让我们真切感受到科技改善环境的力量。在环境展厅,当我们看着屏幕上二氧化碳浓度数值在几分钟内从700飙升到900时,全球变暖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概念,而是具体可感的现实。那一刻,我深切体会到保护环境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这代人必须承担的责任。这个下午的所见所感,让抽象的知识变成了肩头沉甸甸的使命感。

当我们踏出交大校园,回望这一天的旅程,感触良多。从李政道先生的归国选择到交大西迁的壮举,我深刻体会到个人理想与家国命运紧密相连。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当传承这份红色基因,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

谢谢大家!

沪ICP备0605494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7746号
版权所有©上海市七宝中学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农南路22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7746号
沪ICP备06054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