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见世界·书启未来
——朱越校长在七宝中学第二十一届读书节开幕式致辞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当金桂的芬芳弥漫校园,当秋日的银杏为校园铺上金色的书签,我们又一次相聚在思想的盛宴里,共同开启第二十一届读书节的华章。本届读书节以“阅见世界·书启未来”为主题,接下来的一个月,“名家讲坛”、“读书漂流”、“文学创作比赛”、“演讲辩论”、“课题展示”等各类活动缤纷呈现,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从阅读中汲取智慧,让书籍之光照亮未来。
关于读书,有几点心得和大家共享。
一、阅见:在文字中触摸世界的脉搏
翻阅《百年孤独》,马孔多的暴雨浸润我认知的土壤。读过《追风筝的人》,喀布尔的街巷就此融入了我的记忆。从《人类简史》俯瞰文明演进,借《三体》仰望星辰大海,从《乡土中国》读懂文化根脉,到《未来简史》思辨科技伦理———七中学子始终以开放姿态拥抱多元认知,在文字中丈量大千世界。今年的读书节,我们既有诗歌朗诵的激情演绎,也有人工智能探讨的理性碰撞,因为真正的阅读,是打破认知边界的远征,真正的好书从不会给你标准答案,它们会引导你探索更宽广的世界。尝试带着费孝通《乡土中国》的视角,去发现七宝老街砖瓦间的文化密码,带着《海底两万里》的创意,去设计属于你的水质监测机器人,用我们生动的实践来续写书籍中的故事,探究万千世界的奥秘。
二、传承:用书籍赓续人类文明的过往
从甲骨文到电子墨水,人类始终在寻找更高效的记忆载体。但真正让文明延续的,不是存储介质,而是那些被反复阅读的《论语》《理想国》。阅读的本质从未改变:我们始终在寻找连接已知与未知的桥梁。当你尝试这把古代的《天工开物》与现代的量子力学教材对读,就能感受文明传承的奇妙共振。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电子书阅读量首次超越纸质书,但经典著作的纸质版销量仍保持年均7%的增长,真正的阅读需要触觉的温度与翻页的仪式感。在短视频占据注意力的时代,对经典的深度阅读显得更为重要。神经科学研究表明,纸质阅读时大脑产生的θ波比电子阅读深37%,这种沉浸在经典中的"慢思考"是对抗碎片化的精神铠甲。那些经典的书籍是人类智慧的永恒灯塔,指引着我们认知过去,看清未来。
三、担当:在阅读中理解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书香与历史的烽火相遇,阅读便不仅是个人修行,更为了民族精神的传承。80年前西南联大师生"徒步三千里,护书三百箱"的壮举,昆明的防空洞里教师们"石块当黑板,木炭作粉笔"的坚守,华罗庚在防空洞演算数学,闻一多借着月光校对《楚辞》,先辈们用生命诠释了"文化不灭,民族永存"的真理。这种对知识的坚守,正是阅读最崇高的意义。
《红岩》、《青春之歌》让我们触摸到烈士在铁窗下的信仰与使命,《安妮日记》、《战争与和平》等反战经典,构成了"永不熄灭的和平烽火台",如茨威格所言:"书籍是往昔时代的最后见证,当所有见证者都已沉默,书页依然在诉说。这些书籍正是抵抗历史虚无主义的盾牌,是传承真理与正义的火种。
明天也是我国第十二个烈士纪念日,我们缅怀的不仅是逝去的生命,更是他们用生命写就的价值观——忠诚、无畏与奉献。先烈留给我们的“遗产”从未消失,它藏在图书馆的典籍里,藏在校园的朗朗书声中,更藏在我们每一次对真理的求索中。让我们以读书为桨,划向理想的彼岸;以烈士精神为灯塔,照亮民族复兴的航程!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