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海情深
学行致远
大关研学实践活动温暖回顾

9月22日,晨光初洒,七宝中学师生齐聚小剧场,回顾今年暑期远赴云南大关县开展的研学实践历程。小剧场内暖意流动。




情系大关、学行致远


仪式在视频《情系大关、学行致远》中缓缓启幕。该视频由七宝中学派驻大关一中担任校长的沈凯老师录制。镜头那一端,是滇北的青山绿水与质朴校园;这一端,是沪上师生专注而温暖的目光。视频讲述了两年来沪滇教育帮扶的点点滴滴——从硬件支援到理念共融,每一幕画面,都彰显着教育的力量与温度。

大关一中团委副书记高鉴老师随后发言。他回顾了在上海“组团式”教育帮扶下,大关一中发生的巨大变化。成绩的背后,是两地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坚守与付出。

学生代表潘俊恺同学带领大家“重回”大关。他讲述了暑假期间研学活动的难忘瞬间:同学们踏过石阶走进大关一中校园,在黄连河瀑布畔感受万年流水的自然伟力,在山海洞中探究喀斯特地貌的奥秘。随后三个课题组学生代表依次登台,展示融合实践与思考的研学成果:

“地质文旅组”的安同鑫同学从岩层中窥见地貌变迁,用科学的眼光重新描绘了大关的地质图景。他们不仅观测到石灰岩层中的珊瑚化石,还原了数亿年前温暖的浅海环境,还通过实地测绘与观测,解读了黄连河阶梯状瀑布的形成机制,理解了“构造—侵蚀”动态地质背后的科学原理。

“一县一业组”的包起正同学聚焦“筇竹产业”,通过走进车间、对话工人,提出“机械与人工结合”、“竹旅融合”等务实建议,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智慧。该组同学指出筇竹产业面临加工依赖人工、生态隐患及品牌力不足三大挑战,并创新性提出研发辅助加工设备、开发生物燃料、设立产业创新基金、推动竹旅融合四大策略,展现出七宝学子敏锐的洞察力与务实精神。

“教育帮扶组”的官羽宣同学则聚焦教育公平话题,通过问卷和访谈凝练出“资源共建、深度协同、本土育人”三大策略,展现了七宝学子深厚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建议通过共享AI课程库、测评工具等优质资源助力大关高起点发展;利用远程设备实现常态化线上教研,促进理念深度融合;协助打造“学术月”等品牌活动,培养“留得住、用得上、能带头”的本土人才。

这些课题不仅凝聚着同学们的智慧与汗水,更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与责任担当。
仪式步入尾声,师生心中回荡着对未来的共同期待。教育帮扶,是一场跨越山海的温暖奔赴,也是一次双向成长的深情对话。七宝与大关,虽远隔千里,却因教育而心手相牵。愿这份山海之情绵延不绝,愿两校在相互协作中共同书写更加美好的明天!

素材:学工部 德研所
撰稿:朱思天
编辑:司明嘉
审核:岑 哲
微七中【第193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