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航·点亮
————七中导师制下的育人回响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
今天,很荣幸作为导师代表,来跟大家分享七宝中学的成长导师制。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项制度,更是一场充满温度的“育人回响”。
根据上海市《关于本市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实施意见》、《上海市中小学生全员导师制工作方案》,七宝中学自1999年起,就将“教师节”创新性改为“爱生节”,持续开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幸福成长”的师生结对活动。今年,爱生节也将延续这一传统,通过成长导师与学生结对,构建七中和谐师生关系。
首先,导师制是学生学业与心灵的“双引航”。导师制打破了传统课堂的边界,像“引航员”一样,我们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可以倾诉困惑、分享喜悦的伙伴。这种深度交流,让老师对学生的“心灵关怀”真正落地。
其次,导师制是个性化成长的“催化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星辰。导师制让我们有机会超越分数,去发现学生的兴趣、潜能与志向。这种个性化的关注与引导,如同一束束萤火点亮星辰,让学生独特光芒进一步绽放。
最后,导师制是师生关系的“重塑者”。它将“师生”升华为“成长伙伴”。在平等、信任的对话中,我们传递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价值观、责任感与人生的温度。这种基于尊重与理解的深厚联结,是教育最动人的底色。
作为班级导师,作为语文老师,我以文化浸润为引,领学生徜徉博物馆,探寻历史文脉;步入出版社,触摸文字温度。在真诚的对话中倾听他们的心声,以陪伴为舟,守护为帆,助力他们在青春的航程中稳健前行。
我的学生高二(4)班的卓圣喻如是说:
在我们较为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成长导师们的陪伴打破了传统师生间的壁垒,使我们更愿意敞开心扉去倾诉自己所面临的种种困难,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中找到生活的别样乐趣。我们跟周老师从从共同参观“大哉孔子”的展览,到围在一起互写心里话,再到共同去参观出版社……一路的风景见证着我们共同的成长。亦师亦友的相处模式也让我们明白“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们不仅可以解答课本、作业上的疑惑,更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经验来为我们点拨开一些生活中的迷茫和不安。
再让我们听听高二(4)班许哲轩同学对暑期参观出版社的心得(50秒视频。)
这次活动还吸引了新高一10位同学参加,其中有一位家长全程陪同,她是高一(3)班陆怡彤妈妈,她说:
非常感谢学校精心组织这次出版社参观活动。孩子们不仅近距离了解了书籍的诞生过程,更直观地感受到知识传播的魅力,激发了他们对阅读和写作的热情。本次活动安排科学有序,出版社老师的专业讲解生动有趣,孩子们全程专注参与,互动环节更是踊跃。通过讲解老师的介绍和引领,我们了解了历史文献的记载与传承,当代科技技术与人文艺术的创作与发展,世界各国文化间的碰撞,以及现代数字技术与传统出版的融合。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比课堂学习更鲜活,有效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衷心为学校的用心安排点赞!
我觉得这次活动在无声地传递着一种文化传承的使命感,让同学们理解每一本书都是人类智慧的载体,需要被珍惜和传承。看到了传统文化的坚守,也看到技术创新的活力。希望学校未来多组织类似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我们家长也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与配合。
说到出版社老师专业的讲解,就要提到全程给学生讲解的马兰花老师,她是《故事会》主编,她对我们学生也有一段寄语:
读过许多有趣的故事,才发现原来喜欢的是蕴含其中的智慧和经验,故事里贩夫走卒、古今中外的经历,让我觉得人生太有意思了!学海无涯,祝福每位七宝中学的同学都能找到自己的乐趣“作舟”。
本次暑期活动还得到了我们学校学工部主任范丽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这里一并感谢。
综上,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单位共织成长网络,各方合力激荡育人回响。老师们,参与导师结对,我们收获的不仅是学生的成长,更是自身教育生命的丰盈。让我们继续以“引航”之责,以“点亮”之心,在这场意义非凡的成长对话中,共同书写七宝中学育人新篇章。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