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夏天,七宝中学新高三的同学们走出校园,真正走进了社区,亲身体验了一把“社区生活”。同学们组成实践小组,通过实地走访,倾听居民们的心里话,记录那些需要改造的角落,最后把自己的所见所思整理成建议,带到了居委会。在居民代表和社区工作人员的见证下,这群学生带来的“点子”,真正为社区添了一份活力。



跟着居委会书记走访老旧小区时,南子奥小组注意到一些细节:生病老人床头的药瓶排得整整齐齐,独居的老人聊天时显得有点孤单。这些都让同学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老龄化社区的难处。而社区新装的隔音玻璃和正在加装的电梯,也让他们灵光一现——平时穿行在社区里的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是不是也能为养老出点力?
他们提出了一个“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服务”的建议:让外卖员、司机这些灵活就业者,在工作之余帮忙送餐、看看老人、当个应急联络人,给老人的安全多一层保障。同学们说:“年轻人懂老人,社区才会更有温度。”

当投影仪上清晰呈现的两组数据——池塘蚊患投诉记录与居民心理减压需求调研结果映入眼帘时,程淑悦小组迅速聚焦社区的两大民生痛点展开行动。

负责驱蚊的小分队认真写下方案:往池塘里放些吃蚊子的鱼,用喷泉让水流动起来不让蚊子产卵,再组织志愿者定期清理积水角落……他们希望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方法,打造一个“无蚊社区”,让大家夏天晚上能出门乘凉、散散步。
关注心理需求的小组,则为社区的“心灵驿站”出了主意:建一个有白噪音的冥想亭,让大家放松心情;把居委会多功能厅改成艺术画室,让居民通过画画释放压力。当他们展示出手绘的“心莲心”方案图时,大家都仿佛看到了居民在这儿安静放松的画面。同学们说:“蚊子治好了,身体更健康;心灵驿站建好了,心情也会更舒畅。”







信鸽小组走进海上新村小区,和居民代表、业委会成员坐在一起,分享了他们精心准备的提案。三个小队分别做了PPT,从交通、安全、环境三个方面分析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交通组梳理了人车混行的问题和优化方案;安全组盯着监控死角,提出了具体的补盲办法;环境组甚至把小区大门怎么改、改完什么样,都画了出来,让门口既实用又美观。





经过居民代表和业委会的投票,环境组的方案以一票优势拿到了“最佳建议奖”。当这份设计图被居委会正式存档时,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主意,真的可能被社区用上!活动结束后,小组同学还在继续优化环境方案,希望最终能拿出一份更完整、更容易落地的建议,真正为小区建设出点力。提案图纸或许会随时间泛黄,但青年为民发声的勇气永远鲜亮。



居民投票的热闹场面过去了,但“共创工坊”带来的变化才刚刚开始:同学们提出的这些接地气的建议,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驱蚊和心理关怀的方案正在居委会帮助下细化;小区改造设计图已存档准备推动;就连外卖小哥参与助老服务这个方向,也明确了下一步要怎么试。
提案里的每一笔,都包含着同学们的细致观察和认真思考;在社区里,七宝中学的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体现了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当同学们的思考融入社区治理,这些提案也成了青年参与社区建设的生动体现。

素材:学工部 德研所
撰稿:青年成长学院 侯语洲
指导:朱思天 孙露露
编辑:司明嘉
审核:岑 哲
微七中【第192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