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 用青春画笔绘人文上海

作者(来源): 七宝中学     发布日期:2024-05-24    浏览次数:

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到“建筑是可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再到如今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上海始终在城市治理的道路上不断摸索。
“手绘上海人文地标”的活动,结合了“人民城市·青年有为”大思政课city walk行走课程体验,手绘社和绘画爱好者们踊跃投稿,以画笔为媒介,记录对于这座生于斯,长于斯的热血之土的至诚之爱。最终17幅优秀作品脱颖而出,并展示在学校德育第一课堂专用教室内,成为校园内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高一(1)班 甘欣悦:我的画作描绘了夕阳下的塘桥,是七宝老街的著名景点。古色古香的楼房与现代商业互相融合,迸发出新的生机。



作为土生土长的七宝人,十多年来我见证了老街文化的日益繁荣。从“蟋蟀草堂”到“七宝皮影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非遗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还支持并加入到传承的队伍中。我希望老街文化能继续发扬光大,“老建筑”在“新时代”也能绽放它的光彩。希望未来城市既能保留建筑的古韵,又能绽放未来的光彩。



高一(8)班 许悦: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武康大楼。作为始建于1924年的一栋奇楼,它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承载着时代的变迁与岁月的流逝,守护着上海的记忆。



近年来,它在社交媒体上的流量让它重获新生,我也借此机会亲身前往,感受了浙东南奇楼的魅力。斑驳砖墙,人流熙攘,我想,作为七中学子,我们正应以武康大楼为鉴,在川流中回望过去,在传统中迸发新生,延续历史辉煌,书写时代华章。



高一(10)班 彭天睿:我创作的是外滩万国建筑群的经典一角,主要包含了海关大楼和12号大楼等著名建筑。外滩屹立着的52座建筑是其上世纪的缩影,虽然风格迥异,但都无一例外地投射着上海百年岁月的沧桑,形成了独属于上海的奇特风景,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目光。这处地标的细节极其复杂,但是我认为这反而能最淋漓尽致地展现上海百年历史的沉淀。我只用一支钢笔来刻画出建筑的一沟一壑,想以最单纯且最强烈的笔触构筑我心目中优雅稳重的外滩。我在作画前期校准了建筑的比例,而略显粗糙的线条成为了其厚重感的关键。10个小时的努力凝聚出的上海历史的一隅,是我对这段历史最好的呈现。



如今万国建筑与浦东的高楼大厦隔江相望,构起了今夕的沟通之桥。作为城市未来建设者的一员,城市的底蕴给予了我与这座城市共同进步的自信,促使我在发展的道路上坚定自己的步伐。用热情与毅力期待未来,为美好的愿景努力奋斗。翘首以盼,未来可期;携手共创,华章再启。



高一(11)班 高玥嘉我选择了中共一大会址作为绘画对象,希望能通过我的画笔,为这座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光辉历史的建筑增光添彩。



一大会址建筑无数的细节里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在绘画的过程中,我运用速写的方式勾出了建筑的轮廓,随后再用水彩进行上色。每一次笔尖落下,有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故事涌现在我的脑海,仿佛在与历史对话一般,让我看到了革命先烈的伟大与不易。绘画的过程让我不仅深入地了解了这座建筑,更深刻体会到了红色文化的魅力。中共一大会址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种精神的传承。它告诉我们,要始终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优秀作品欣赏

高一(5)班 金语佳《中共一大会址》

高二(19)班 褚金凤:《中共一大会址》

高一(5)班 朱宸逸:《陈云故居》

高一(6)班 吴子安:《外白渡桥》

高一(9)班 李宇慧:《中国馆》

高一(11)班 李一帆:《百代小红楼》

高二(11)班  汪书佑:《〈中国青年〉编辑部旧址》

高二(11)班 汪书佑:《遵义会议会址》

高二(12)班 施雅萱:《张闻天故居》

高二(12)班 姚敏:《周公馆》

高一(16)班 董展良:《九曲桥》

高一(16)班 希尔扎提:《豫园商城》

高一(7)班 顾恒舟:《静安商圈》


当最美的青春与最美的上海相遇,就是绿叶对根的情意。上海是世界观察当代中国的一扇窗口,上海青年是世界观察当代中国青年的一个缩影。作为人民群众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上海青年既是人民城市发展的受益者,也是人民城市建设的生力军。一个爱我们的上海,值得我们好好爱她。一个爱青年的城市,值得青年用心、用情、用力反哺她。七中青年借助本次“手绘上海人文地标”活动,用自己的方式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让更多人品味到上海历史建筑文化的内涵,共同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撰稿:刘琦珺 蒋凤丹

素材:德研所 学工部

编辑:孙浩俊

核:杨   睿

微七中【第1555期】



沪ICP备0605494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7746号
版权所有©上海市七宝中学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农南路22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7746号
沪ICP备06054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