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青年有为|七中青年好声音,立法建议被完全采纳

作者(来源): 七宝中学     发布日期:2025-08-18    浏览次数:

七中青年好声音

立法建议被完全采纳

人民城市·青年有为|

2025



七宝中学气象社团的同学们在指导老师王丹舟的带领下参与到了《上海市气象条例(草案)》的修订征询工作中,近日,有好消息传来,同学们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立法过程中提供的1条建议被完全采纳。让我们一起回顾这条建议闯关成功的历程。




认知破冰:从陌生到理解


“气象条例”——这一名称初闻之下,令部分同学感到略有不解,气象作为自然科学的研究领域,为何需要制定专门的条例加以规范?带着这份好奇,同学们展开深入探究,逐渐揭开其背后的必要性。他们认识到,该条例旨在系统性发展气象事业、规范气象工作实践、有效防御气象灾害、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气候资源,并紧密结合上海市情制定。其条款虽看似专业细致,实则与城市运行、经济发展、民生福祉以及生态安全息息相关。基于此认知,同学们围绕条例内容展开热烈而审慎的讨论,满怀热情地希望为条例的完善注入青年视角与智慧。



群策群力:协同共进的力量


此次修订征询工作的顺利推进与圆满完成,得益于多方力量的紧密协同。社团成员内部展现出高度的默契与高效的沟通,按时、高质量地完成阶段性任务,为后续工作奠定稳固基石。其中,指导老师王老师全程悉心指导——从科学合理的任务分工统筹,到精准把握修订方向与原则,为同学们廓清诸多认知迷雾,有效规避潜在弯路,切实保障工作的顺畅落地与成果质量。



慧聚云端:思想的碰撞与凝聚


为深入推进条例修改的讨论工作,社团组织召开线上专题会议。会前,同学们进行周密准备与任务分解,力求透彻理解每一条款的立法意图与实际价值。在细致研读《上海市气象条例(草案)》的基础上,每位负责同学针对所分配部分精心打磨修改建议,不仅融入对气象专业和法规条文的理解,同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修改方案。尽管是首次参与如此正式的立法征询活动,全体社员均以高度的责任感与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提交的修改材料字斟句酌、布满批注,为线上会议的深入研讨奠定扎实基础。

线上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条例修改进入关键的集体审议阶段。会上,同学们对照屏幕展示的原始条款文本,逐一阐述各自的修改意见与依据。讨论聚焦于多个核心议题,包括:气象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气象服务保障体系及相关技术支撑的强化、国际气象交流与合作的深化、气象活动监管力度的提升、如何使条例更紧密结合本市实际并融入现代化技术应用、以及如何促进气象信息的公开透明与社会参与等。经过数轮热烈而富有深度的思辨与碰撞,最终形成更具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完善建议。这一过程,使孩子们真切感受到参与公共事务、为社会治理建言献策的独特价值与成就感。





建言获纳:价值与激励


会后,社团成员在社长的带领下系统梳理、整合研讨成果,形成条理清晰、论据充分的完整修改建议稿,呈交指导老师。王老师及时将凝聚着学生们智慧结晶的建议提交至市人大等相关工作单位。学生们积极参与立法实践的努力获得高度认可:王丹舟老师被授予七宝镇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法治宣传员”称号,戴欣悦、张家倪、姚以琳、陈雯、王子铭、王晨硕、吴静怡等同学被授予“小小法制宣传员”的光荣称号。

更令人倍感振奋的是,七宝中学在《上海市气象条例(草案)》立法过程中提供的1条建议被完全采纳,这份沉甸甸的肯定,令全体成员深感自豪——能够运用所学所思,以切实行动为城市法治建设与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这份深切的参与感与价值感,成为他们这段经历中最珍贵的收获。



七宝中学的气象科普教育始于2017年6月。依托地空平台的气象与大气监测实验室,学校不仅开设气象社团活动,同时承担国家课程的地理实验任务,并开发了《数值分析与天气预报》《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极端天气与灾害》《气象专题研究》等校本选修课与研究型课程。学校与上海市气象局、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等机构深度合作,邀请专家开展主题讲座、社会实践及课题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上海市气象科普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区级高中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选等活动,其气象类研究成果屡获佳绩。



·END·



素材:学工部 团委  地理组

撰稿:戴欣悦

指导:王丹舟 朱思天

编辑:司明嘉

核:岑   哲

 微七中【第1903期】

沪ICP备0605494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7746号
版权所有©上海市七宝中学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农南路22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7746号
沪ICP备06054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