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思政课|AI+大思政创智研学营:算法与人类创造力的碰撞之花

作者(来源): 七宝中学     发布日期:2025-07-15    浏览次数:



算法与人类创造力的碰撞之花

行走的思政课|AI+

大思政创智研学营

2025年7月,为深化“大思政课”建设,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七宝中学学生代表程文迪、李鸿烨参与了为期三天的“2025年闵行区AI+大思政创智研学营(高中巅峰思辨营)”。

本次活动以“启智未来 思辨共生——人工智能的机遇与挑战”为核心主题,通过前沿领域探索与深度思辨研讨相结合的形式,助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活动汇聚了闵行区内多所学校的优秀学子,通过企业实地参访、专家专题讲座、沉浸式实践体验及主题辩论交锋等丰富环节,引导同学们深入探究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文价值内核,在碰撞中深化认知,在实践中涵养素养。







探索前沿 

在ChatGPT问世三周年的节点上,人类文明正伫立在新的路口。当算法能谱曲、机器会作画的时代已然来临,师生一行怀揣深刻思考踏上研学之旅——机器愈发趋近人类的当下,我们该如何守护自身的独特性?AI+大思政创智研学营恰如一扇窗口,引领学生系统认识AI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脉络与核心应用领域。

研学首日,同学们来到鲸鱼科技有限公司。在人工智能展厅里,从工业机器人到火星探测车的进化史诗让同学们叹为观止。七宝中学的同学们在工程师指导下亲手组装编程机器人,发现现代机器人早已突破"钢铁巨兽"的刻板印象。




启迪思维  

在深兰研究院的科技体验环节,蒋霆峰老师不仅向同学们生动演示了 "AI心理数字小伙伴" 等科技成果 —— 这个能通过语音交互提供情绪陪伴的智能系统,虽能精准识别语音中的情绪关键词,却始终难以捕捉人类语气里微妙的怅然或欢愉。演示结束后,蒋老师意味深长地指出:"当前最先进的神经网络,其情感模拟能力仍不及三岁孩童。" 这句话如同一把钥匙,让李鸿烨同学豁然开朗:机器或许能复刻情绪的表象,却无法拥有人类经历沉淀出的情感厚度。

随后,同学们走进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在交流中,"AI 创作与人类原创性" 的命题被层层展开:当 AI 能在几秒内生成符合美学规律的画作,人类那些带着犹豫、试错甚至 "不完美" 的创作,其独特价值究竟何在?这个问题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同学们心中激起层层涟漪,促使大家深入探究创造力背后的生命体验、文化积淀与精神共鸣 —— 这些特质,正是人类创造力不可替代的内核。



激发思辨  


华东师范大学的王家豪老师为同学们讲解辩论技巧,在一片激烈讨论与欢声笑语中,同学们开始初步思考人工智能与人的联系问题。在高校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分组准备最终辩论赛。七宝中学代表队围绕"人工智能正在被高估还是低估"的辩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和充分准备。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决赛现场,七宝中学代表团掷地有声地指出:"AlphaGo的每一步棋都在计算胜率,但只有人类会为'神之一手'热泪盈眶。"最终,七宝中学代表队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评委一致认可。


展望未来



三天的研学活动让同学们收获颇丰,也越发深刻地体会到了在算法时代守护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AI是普罗米修斯的火种而非造物主——它拓展了人类能力的圆周,但圆心永远是人性的光辉。这是人的时代,无论是多么复杂先进的代码,也不过是对人脑的模仿。三天来触摸过的每块零件、激辩过的每个观点都在诉说:AI终将是人类最特别的"镜子"。它照见的不是替代的恐慌,而是创造的无限可能。就像研学营里那些为AI编写程序的双手,那些为真理争得面红耳赤的脸庞——这才是算法永远无法复制的,人类文明最动人的代码。




<<<  END >>>



素材:学工部  德研所  团委

撰稿:李鸿烨  程文迪

指导:朱思天

编辑:司明嘉

核:岑   哲

 微七中【第1892期】

沪ICP备0605494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7746号
版权所有©上海市七宝中学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农南路22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7746号
沪ICP备06054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