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交大寻初心,“大思政”课堂照青春征程 —— 七宝中学师生参加闵行区2025年中小学行走的思政课主题研学活动纪实

作者(来源): 七宝中学     发布日期:2025-07-11    浏览次数:

2025


研学交大寻初心

“大思政”堂照青春征程

七宝中学师生参加闵行区2025年

中小学行走的思政课主题研学活动纪实


2025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七宝中学45名学生在姜英、林梦石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前往上海交通大学开展研学活动,在行走的思政课中体验高等学府深厚人文底蕴,展现青春活力,厚植家国情怀,激发时代担当。



追科学之光,访百年历史

李政道图书馆与交大校史馆溯源之旅


课程的第一站,师生一行来到了李政道图书馆,步入馆内,映入眼帘的是"以天之语,解物之道"的宏阔题词。环形展厅内,"李政道密码"数字墙勾勒出他24岁获博士、31岁摘诺奖的传奇轨迹,泛黄的理论手稿上公式笔迹遒劲,与诺奖奖章的璀璨交相辉映。"科学与艺术"展区里,先生创作的《粒子物理画卷》令人惊叹——夸克模型化作飞天飘带,宇称不守恒原理凝成太极图式,完美诠释了"科艺同源"的哲思。最触动人心的是1972年归国申请书原件,"愿为祖国科学发展献力"的钢笔字迹力透纸背。在这里,同学们不仅目睹了一位物理巨匠破译宇宙奥秘的超凡智慧,更触摸到一颗赤子之心与祖国脉搏的同频共振。

接着,师生一行步入交大校史馆。泛黄的校旗与早期校舍模型静静陈列,南洋公学初创时的筚路蓝缕,仍在时光里传递着拓荒的动容;展厅中央,“交通大学西迁”全景图气势恢宏,数千名师生跨越万里山河的身影,在时空里镌刻下“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钱学森学长的留学日记与归国船票隔空相望,“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的赤诚,至今仍震颤着每一颗走近的心灵。当目光拂过“中国电机之父”钟兆琳的备课笔记,杨嘉墀院士的航天实验手稿,指尖仿佛触到了滚烫的温度 ——那是一代代交大人用智慧与热血熔铸的“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精神丰碑。临别回望,这座校史馆从来不止是历史的容器,更是一盏照亮青年学子前路的精神灯塔。







榜样引领前行路,明确目标筑梦行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里的启迪之旅



午后,师生一行来到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聆听了交大师生带来的系列讲座。梁钦老师以一连串的提问引领我们在思维碰撞中逐层揭开交大面纱 —— 她结合招生经历细数专业优势与学科前景,对科研平台、交叉学科的生动讲述,让众人对这所综合大学的向往愈发炽烈。更让人惊喜的是安泰经管学院大三学姐的登场。她带着“过来人”的亲切,把高中学习经验拆解得细致入微:从语数英三科的学习技巧,到小三门选科的平衡之道,句句都是实战心得。笔记本上记满的不仅是方法,更有一份“原来成长可以这样规划”的豁然,沉甸甸的收获感在心里慢慢漾开。

最后,师生一行参观了学院的实验室和展示馆,好奇心在科学与实验的魅力中被点燃。实验室里的数十台机器一同轰鸣,让我们大开眼界。水过滤装置翻腾滚动,片刻功夫便实现了由浊变清的神奇蜕变,令我们大为震撼。环境展厅的二氧化碳检测系统更像一面“生态警示镜”,我们一行人进门仅仅活动了几分钟,屏幕上的数字便由700飙升至900,让全球变暖的危机从课本上的议题变成了可感的真实危机。那份紧张感不仅引发我们对全球气候问题的忧思,更播撒了保护地球家园、守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种子。








感想




高二3班 吴静怡

今日,我前往上海交大研学,重点参观了李政道图书馆和交大校史馆。在李政道图书馆,我欣赏到了李政道先生大量珍贵的手稿、笔记和档案,它们清晰地展示了他早年远赴海外求学的经历,以及漫长科研生涯中扎实的工作轨迹。这些实物资料,不仅写尽了其求学与研究的不易,更让人倾佩于他矢志不渝对学问的追求。在校史馆内,我系统地了解了交大的发展历程:从1896年南洋公学初创时仅有的6名学生,到如今成为国际一流大学,不断创新,不断发展。让我对这所科研型高校有了更多的向往之情,愿有一日,我也能成为交大星火相传的长河中的一点星光。


高二3班 赵烁琳

暑假伊始,我前往上海交大闵行校区研学,参观李政道图书馆展区、交大校史馆,走进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实验室与科普馆,走进那些交大人的事迹,瞻仰李政道先生、钱学森先生等一众杰出学长、校长的事迹,感悟那些“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体悟峥嵘岁月里的办学艰难,钦佩筚路蓝缕后的红色血脉传承。看到崭新先进的现代化科学实验室,探寻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寻求未来新出路,我们永远都在路上。聆听专家的讲座,学姐的分享,让我对这所顶级高校有了更强烈的向往之情,愿有一日能够有幸成为交通大学的一份子,开拓属于青年人的征程。 


高二14班   张黛伶

李政道图书馆中,学生志愿者们向我们介绍了李政道先生的生平与研究道路,展现了他卓越的学术成就和为科学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激励了我。当参观环境保护与工程学院时,我看到了科学技术为环境保护带来的无限可能,也感受到了交大人致力于解决环境问题的社会责任感。本次活动激发了我对交大的无限热情,我将以交大为目标,努力奋进,正如校史馆记录的交大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砥砺前行,我深刻领会到交大人不断将“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内涵付诸于实践的过程,也必将汲取这一格言适用于自身。


高二14班   张黛伶

李政道图书馆中,学生志愿者们向我们介绍了李政道先生的生平与研究道路,展现了他卓越的学术成就和为科学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激励了我。当参观环境保护与工程学院时,我看到了科学技术为环境保护带来的无限可能,也感受到了交大人致力于解决环境问题的社会责任感。本次活动激发了我对交大的无限热情,我将以交大为目标,努力奋进,正如校史馆记录的交大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砥砺前行,我深刻领会到交大人不断将“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内涵付诸于实践的过程,也必将汲取这一格言适用于自身。


高二6班  徐紫文

在交大一日研学中,我们先后参观了李政道图书馆、校史馆,并聆听老师的讲座,最后参观有关环境科学的实验室。我看到“以天之语,解物之道”的李政道手写5000多份的物理手稿,他既在国际舞台上为人类认知边界而战,又始终将根系深扎在祖国的土壤;在了解交大百年历史的过程中,我看到无数知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奋斗,看到教育对时代发展的推动作用;在讲座中我深刻感受到交大作为高等学府的浓厚学术氛围和高度历史文化底蕴;最后了解环境科学会,知道环境科学对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是必不可少的。




END


素材:学工部 德研所

撰稿:龚睿洋 刘怡嘉

视频:黄曹靖邦 石子健

指导:姜英 林梦石 朱思天

编辑:司明嘉

核:岑   哲

 微七中【第1890期】

沪ICP备0605494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7746号
版权所有©上海市七宝中学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农南路22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7746号
沪ICP备06054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