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恩节这个承载着爱与谢意的节日里,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新疆班与本地班同学互嵌共融,学校发起 “浦疆情深・同心同行” 结对活动。这一活动不仅是对 “感恩・共融・成长” 校园文化的践行,更是七宝中学二十多年来结对传统的叠加创新—— 学校首次将人工智能(AI)技术与民族文化交流深度融合,力求在科技赋能中深化情谊,在文化碰撞中凝聚共识。



初心:
以感恩为底色,架起民族团结的桥梁

5 月 12 日至 13 日午间,教学楼中庭的两棵“友谊树”成为温暖的起点。300 张心愿卡上,同学们写下班级、姓名、兴趣爱好,用真诚的自我介绍叩开友谊之门。通过自由交流与双向选择,一个个跨越地域的结对小组正式成立,让“心缘・心愿・心圆”的美好寓意落地生根。这一环节,不仅打破了地域的隔阂,更让同学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为后续的活动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创新:
当科技遇见文化,碰撞出时代的光

5 月 19 日至 22 日,图文信息楼与陶艺工作坊成为创新的舞台。
1、AI 海报里的双城故事
围绕“节日印象”、“美食印象”、“习俗印象”,同学们用 AI 软件制作图文海报。这些创意草图,让新疆的古尔邦节篝火与上海的元宵灯会同框,让手抓饭的香气与小笼包的烟火气在像素间交融。视觉冲击力背后,是两地文化的美美与共。同学们在创作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彼此文化的了解,更在科技的助力下,让文化的交流更加生动与直观。



2、双城故事讲述会
海报之外,同学们走入“梦工厂”,录制家乡记忆。当大漠驼铃的传说碰撞石库门里的弄堂故事,声音中满是对多元文化的惊叹与认同。这一环节,让同学们在分享中感受文化的魅力,也在倾听中体会文化的包容与多样性。



3、AI 辅助手作展
在陶艺工作坊,同学们以“仁、义、礼、智、信、和、爱、国”八字为核心,借助 AI 优化设计方案,用碎瓷重生技术烧制成瓷砖。传统陶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不仅让 “民族团结” 的内涵有了可触摸的载体,更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精髓在创新中焕发新生。



4、星空思政课
而星空下的露天电影,则让这份创新有了更温暖的注脚。当《燃动少年》的冰球少年们在银幕上挥洒汗水,新疆班与本地班的同学们并肩坐在操场上,九星家园的居民也在自家阳台上一起观看。那一刻,思政课不再是课本里的文字,而是星光下共同的呼吸;民族团结也不再是口号,而是我们共同被光影触动的瞬间。



传承:
二十载初心如磐,新时代再谱新篇

这场跨越地域与科技的相遇,离不开背后无数温暖的支撑。特别要感谢艾朗华老师、张艺德老师和闵行区电影放映队的鼎力帮助,是他们用专业与热忱为同学们搭建了探索的平台,让科技不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连接情谊的纽带。
二十多年来,结对活动之所以能持续焕发生机,正是因为每一代七中人都在用心续写“团结”与“创新”的篇章。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彼此的了解、对科技的热忱、对民族文化的热爱,继续携手同行,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成为有创新精神、有民族责任感的追光青年!


2025年上海市七宝中学“浦疆情深
同心同行”结对活动评选结果

NED
素材:学工部 德研所
撰稿:沈慧莉
编辑:司明嘉
审核:杨 睿
微七中【第187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