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雨滋养万物,青春正当时节。带着泥土的期许与实践的热情,近日,七宝中学高一年级的学子们走进闵行区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圆满完成了主题为“以农启智学知识,以劳育德践农耕”的学农实践活动。这不仅仅是一次劳动技能的体验,更是一场生动的社会实践课,让同学们在躬身实践中收获知识,在团队协作中感悟成长。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翻开这本精彩的“劳动笔记”,重温那些汗水浸润、收获满满的闪光瞬间吧!


实践躬行:手脑并用见真知

开营仪式上,基地主任向小成、学校学工部老师及学生代表依次发言、热情寄语,激励同学们珍惜实践机会,为这场实践活动拉开了帷幕。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同学们神情庄重,满怀对实践之旅的炽热期待。
入营首日下午,丰富多彩的农艺课程体验瞬间点燃了同学们的热情:
木艺·匠心

在木工课堂上,有的同学专注学习车珠子技艺:选材、测量、打磨、钻孔,一丝不苟地完成每道工序,看着粗糙的木料在自己手中逐渐蜕变为精致的珠饰,亲身感受着创造的乐趣与专注的力量。与此同时,另一部分同学则沉浸在竹风铃的制作中:他们精心挑选心仪的竹片和竹环,经过竖劈、横锯、打磨、穿孔、系绳等一系列步骤,最终都完成了独属于自己的那份精巧“纪念品”。


扎染·秘艺

在扎染课程中,同学们亲手折叠、捆扎白布,再将其浸入染缸,满怀期待地等待大自然的“画笔”勾勒出千变万化的纹样。当作品展开的瞬间,蓝白相间的美丽图案惊艳呈现,引来阵阵赞叹。正是在这亲自动手创作的过程中,同学们真切触摸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农耕·躬行

水田里,插秧班级的同学成了“小农夫”。他们撸起裤腿,弯下腰身,小心翼翼地将一株株嫩绿的秧苗插入泥土。泥水沾湿了衣服,汗水浸透了发梢,但专注的神情和逐渐成行的秧苗,是他们对“粮食来之不易”最真切的体会。


香草·慧识

香艺课堂上,同学们兴致盎然地调和各类天然香料,滴入精油,亲手调制出香气氤氲的独特配方。另一边,制作香泥的同学们则亲手和制、品鉴香泥,细致感受着这一重要的传统技艺。此外,同学们还亲手挑选多肉植物和仔细辨识香草,进一步加深对这些奇妙植物及其在美食中不可或缺角色的认识。


此次农艺体验远不止于此。实践基地精心设计了涵盖多元领域的丰富课程,如探索农耕内涵的传统农艺、感受指尖灵动的绒花制作、创造微观生态的微景观设计、挑战味蕾的西点烘焙、展现巧思的传统布艺、传递文化的农产品直播等二十余项精彩活动,让每位同学都能在实践中找到兴趣所在,深刻体验手脑并用的真谛。







艺彩纷呈:青春舞台绽光芒

在深度体验学农实践之后,同学们迎来了展现才情与热情的主题文艺晚会。晚会现场洋溢着青春活力,成为大家放松身心、表达自我的闪耀舞台。
晚会上节目形式丰富多样:有的同学带来活力四射的歌唱表演,轻快的旋律瞬间点燃现场氛围,不少同学情不自禁跟着节奏摇摆;有的同学献上优雅动人的舞蹈,流畅的动作、特别是模仿孔雀开屏的惊艳瞬间,引来全场由衷的赞叹与掌声;还有的同学怀抱吉他,以清新自然的弹唱,用悠扬的琴声与和谐的和声,为热闹的会场拂来一片轻松与宁静;也有同学带来了诙谐幽默的小品,他们生动的演绎引发台下阵阵笑声。





这台展现同学们自主策划能力的晚会,不仅带来了欢乐,更承载了大家在学农时光里的体验与对未来的热忱,留下了一段珍贵的集体记忆。

内务修身:方寸之间砺品格

实践活动中的内务管理,同样是育人体系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方方正正、棱角分明的“豆腐块”被子,洗漱用品在台面上整齐划一的排列,以及地面、门窗、角落一尘不染的清洁度,都是评分的核心考量。
面对内务要求,同学们迅速行动:根据特长与意愿,合理分工——有人专攻叠被“豆腐块”,有人负责洗漱区的“队列管理”;过程中,不时能看到技艺娴熟者主动指导同伴叠被技巧,或细心的同学主动承担扫地、倒垃圾,不放过地上一点垃圾,每一次的协作互助都让这个临时组成的“小家”运转得更加和谐高效。同学们不仅切实践行了责任感、提升了集体荣誉感,更自然而然地锤炼了自律品质与自我管理能力,为未来独立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农时光如白驹过隙,却在这片沃土上深植下成长的根系。在躬身插秧中同学们读懂“粒粒皆辛苦”的分量,在协作制香里感受团队合力的温度,在内务细节间磨砺自律自觉的坚持。这段独特的课堂经历,将成为七宝学子成长路上一笔宝贵的财富,他们会带着从泥土中汲取的实践精神、协作意识和责任担当,融入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步履坚定地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NED
![]()
![]()
![]()
素材:学工部 德研所
撰稿:夏 语 刘 彧 刘 佳
指导:范 丽 沈慧莉
编辑:司明嘉
审核:杨 睿
微七中【第186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