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2日,由徐汇、闵行、奉贤三区教育学院联合主办,上海市第五期“双名工程”攻关计划周国亮、朱康、张莉团队及区龙头项目跨学科子项目组共同承办的“跨区协同教研,优化教与学方式”高中化学专题活动在位育中学举行。徐汇区教育学院院长浦正权、上海市位育中学校长王亦群、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化学教研员徐睿、闵行区教育学院化学教研员陆艳、奉贤区教育学院化学教研员徐雪峰、徐汇区教育学院化学教研员朱康、陈浩及三区百余名教师代表参与,本次活动由徐汇区化学兼职教研员、南洋中学诸佳丹主持。本次活动不仅是区域教研力量的智慧交融,更是一场聚焦学科前沿与教学创新的深度对话。
上海市位育中学校长王亦群致辞,她对来自各区的化学专家、教师、团队表示热烈欢迎,她认为跨区协同教研对深化教学改革、落实“双新”理念具有重要价值,并表示位育中学将持续支持此类创新实践。
一、启智:探秘芯片科技,激发学科融合新思
活动前,周国亮老师带领团队走进位育中学先进的芯片科技创新实验室。在真实前沿的科技场景中,团队成员围绕“化学学科在芯片技术中的应用”话题展开探讨交流。
二、赋能:项目化学习展新貌,技术融合启新程
朱康老师利用原电池的认知模型迁移到太阳能电池,从感性认识什么是太阳能电池,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太阳能电池的构成和原理,最后评价干电池、蓄电池等电池与太阳电池的异同,从结构、性质与应用的关系视角科学认识太阳能电池,为素养导向教学提供新范式。
三、深耕:团队智慧绽放,引领教学深度探索
随后,由四位攻关计划团队成员分享了教学实践案例,分别介绍了审辨思维、项目化学习、选修课程等方面的教学实践在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功能与价值。
华师大二附中临港奉贤分校西海晶老师介绍了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辨思维,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奉贤中学印梅芬老师分享了以项目化学习为抓手,将元素化合物进行系统性整合,该实践能有效提高高三复习的教学效果。
七宝中学曹登杰老师以《“强基计划”背景下化学选修课程的实践与思考—以有机化学为例》为题,聚焦化学选修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他系统阐述了如何将大学有机化学中的“共振式与电子效应”、“亲电/亲核试剂”、“碳正离子中间体”等核心概念进行适切延伸,有效拓展高中有机化学的深度与广度。该课程的探索与实施成果,不仅为优化化学选修课程建设提供了参考,也为在基础课教学中有效发展学生高阶思维带来了实践启示。
闵行三中王超楠老师则围绕《“绿色化学”理念引领下的项目化学习活动开发与实施》,以清晰的逻辑脉络回答了项目化学习的“为何做”、“做什么”、“怎样做”三大核心问题。她结合具体案例,生动展示了如何在项目实践中落实绿色化学理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实践能力,为项目化学习的高效实施提供了可操作的宝贵经验。
四、致远:高度肯定凝共识,协同发展向未来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化学教研员徐睿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专业点评,他指出本次教研活动具有鲜明的“三跨”特色:一是教研员跨身份授课,二是教学内容跨学科融合,三是跨区域协作教研。徐老师建议未来能进一步开发特色选修课程体系,丰富课程资源供给。不仅要注重设计更具挑战性的真实问题情境,促进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学习薄弱的学生群体,通过多元化的任务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获得发展。
徐汇区教育学院院长浦正权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教研员走进课堂示范教学,对提升教研实效至关重要。随着双新改革深入推进,教师要转变理念,积极尝试项目化学习、跨学科教学等新方式,同时善用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教研。希望大家持续学习,共同推动教育改革。
本次跨区协同教研活动,通过生动的课堂示范、创新的案例分享和专业的专家引领,不仅展示了徐汇、闵行、奉贤三区在探索核心素养导向教学和跨学科实践上的丰硕成果,也为深入推进高中化学“双新”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与协作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