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宝中学自建校以来,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更培养了多位中国科学院与工程院院士,院士们的精神与信念将引领着我们不断奋斗与成长。
王选
我要介绍的院士,与中国的印刷技术革命紧密相连,他就是被誉为“当代毕昇”的王选院士。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是他帮助汉字走进了信息时代。在上世纪那个计算机尚未普及的年代,王选院士以超前的视野和非凡的勇气,研发出了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不仅使中国的印刷业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迈入“光与电”的新纪元,还拯救了在信息时代面临存亡危机的汉字和中华文化。坚定的文化自信,鼓舞着王选院士攻坚克难,而王选院士的发明创造,又为繁荣中华文明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王选院士是将文化自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时代典范,是中国计算机科学界的璀璨星辰,我们应当铭记他创新奉献的精神,争取让祖国的科研道路通往更加光辉的彼岸。
王震西
七中杰出校友王震西院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一名磁性及非晶态材料专家。王震西院士的一生,都在致力于稀土磁性材料的研究、开发及其产业化,他的研究成果让中国磁性材料产业站在了世界的前沿。他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代国防用多种微波铁氧体材料和器件,为我国的国防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在他的双手中还诞生了中国第一块永磁体——钕铁硼磁体。这是世界上最强的磁体,能吸起自身重量1000倍的物体。巡航导弹、磁悬浮列车、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机……这些改变人们当今生活的高科技中,都少不了它的力量。王震西既是院士,也是青年的领路人。他带给后辈们的不仅是沉淀30年的创业精神,更是古稀人生的深刻感悟。
梁文灏
我要介绍的七中校友梁文灏院士是隧道及地下工程的专家。作为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他热忱于科学,不断在隧道建设的湖泊中投下石子,裹挟一往无前之浪潮推动我国隧道修建技术的进步。梁院士精益求精,主持过宝兰铁路、宝中铁路等隧道工程的勘察设计工作,其中,长达18千米的包茂高速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的建设规模居世界第一,长达81.7千米的引汉济渭秦岭输水隧洞方案更打破了中国复杂山岭隧道的长度记录。梁院士投身科研,积极求索,《中国铁道建筑报》也曾评价:“梁文灏院士是中国隧道界公认的卓有建树的工程科技专家。”这将激励七中学子鼓动青春,激扬梦想。
项坤山
项坤山院士是七宝中学1950届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糖尿病学家。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急剧增长的患者数量和落后的研究技术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亟需解决。为使更多的人免受糖尿病之苦,为病者谋健康谋幸福,项坤山院士一头扎进糖尿病防治攻坚战中,创建了中国首个糖尿病分子病因学研究实验室,建立了首个数量大、资料全的糖尿病患者样本库。项院士曾说:科研就像挖井一样,只有找准一个方向,不断深挖,才能找到地下深藏的丰富资源。项院士是一位医德高尚、治学严谨的学者和名医,在关系人民健康的医疗事业上几十年如一日地默默耕耘,为我国的医学事业发展作出了非凡的贡献。我们应当学习项院士锐意进取、刻苦钻研的精神,为的科学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光辉
马光辉女士是生物化学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她的研究成果破解了众多时代难题,书写着科技强国的精彩华章。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高端生物微球技术被国外垄断。马光辉院士20年磨一剑,带领团队成功开发了蛋白质/疫苗分离介质、缓控释药物载体等创新产品,为14亿中国人攻克了这个“卡脖子”技术。马光辉院士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责任与担当,用一生的坚守告诉我们:无论走向何方,都应将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放在心间,用知识和智慧去点亮他人的生活,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马光辉院士是我们学术上的灯塔,引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她也是我们精神上的旗帜,鼓舞我们在挑战面前不屈不挠。
最后,请允许我们代表所有七宝中学的师生,再次向所有的校友院士表达最崇高的敬意,感谢您为我们带来的荣光,感谢您给予我们的启示和力量,你们的事迹将永远被七中人铭记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