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高一1班的徐高悦,代表由高一各班班长和信息员组成的校园监控自治小组发言。
我们注意到师生对监控使用的诸多疑问:如何确保监控成为保护校园的屏障,避免可能存在的监管漏洞和隐私泄露?经过两个月的实地调研(ppt上展示),我们于2025年3月完成《透明监管,共筑信任》优化方案。值得一提的是,国务院4月1日颁布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与我们的核心主张不谋而合——这既是对学生自治的肯定,也印证了校园治理需安全与隐私并重的共识。
本次调研中,我们详细了解了学校视频监控的布局方案:
u 目前,校园内400余处监控点位设置合理,本学期将按需更新老旧摄像头。
u 同学们关心的隐私禁区:心理咨询室、更衣室等未设置摄像头。
u 监控室内有全景记录设备;门禁控制,无关人员未经许可不能进入。
u 监控查询的登记审核制度,“数据可溯源、操作留痕迹”,任何人不可擅自复制和传播监控画面。
为了进一步规范监控使用,为保障师生权益,我们希望补充以下规范:
1. 强调“合规使用”与“最小必要”原则,学生申请监控查看的范围:仅限物品遗失协查、事件调查;
2. 审批流程:实行"学生向班主任申报——班主任预审后钉钉申请——信息中心技术审核——校级终审"四级机制。
监控不该是冰冷的"电子眼",而应是有温度的守护者。我们的方案或许稚嫩,但这份敢于探索的勇气,正诠释了"校园主人翁"精神。让我们携手构建一个安全有边界、管理有温度的智慧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