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7日下午,七宝中学2024学年第十三期见习教师培训的第三次讲座在图文信息大楼四楼教室举办。本次讲座邀请了七宝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梅晓菁老师,为见习教师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从沟通中重新认知自我》的深刻分享。梅老师通过两大经典沟通理论——PAC沟通模式和萨提亚沟通姿势,为新教师如何更有效地与学生、同事及领导沟通提供指导。
PAC沟通模式:理解师生沟通的角色
梅晓菁老师首先向见习教师们介绍了PAC沟通模式,解析了人际沟通中所采取的不同心理状态。通过生动的班级管理实例,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理解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如何识别不同的沟通角色。无论是怎样的沟通模式,教师都需要注意保持平行与互补,避免冲突的发生。梅老师还通过与会见习教师与学生对话的实例,帮助大家深入剖析不同沟通状态背后的心理动因。在她的引导下,见习教师们认识到,如何捕捉学生真实的情感与需求,并以恰当的方式回应,能够有效推动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建立更加亲近和信任的互动。
萨提亚沟通姿势:理解不同人格的沟通需求
梅老师还为大家介绍了萨提亚沟通姿势,这是一种帮助人们更好理解和调整沟通方式的理论。梅老师通过具体的沟通情境,讲解了五种常见的人格类型: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并为每一种人格类型提供了应对策略。梅老师强调,成功的沟通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感知和回应他人的情绪。在沟通的第一步,教师应聚焦于学生的情绪,通过共情建立连接,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提供支持与理解,帮助他们走出困惑,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情绪共感与自我关怀:教师的成长之路
梅老师在讲座中还特别提到,教师作为教育的引领者,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更要学会关照自己的情绪。她推荐了一些书籍,如《终身成长》、《人间游戏》和《你好我也好》,鼓励教师们通过不断学习和自我成长,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此外,梅老师还为大家分享了一些情绪调节的小技巧,例如通过欣赏话剧、听民谣或进行适当的运动等方式,帮助教师在工作压力中保持内心的平衡。
总结
通过本次讲座,见习教师们不仅学到了沟通技巧,更深刻领悟到情感共感与自我认知的重要性。梅晓菁老师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教师们拓宽了与学生沟通的视野,提升了教育工作的情感智力。本次讲座为每一位见习教师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让他们在沟通的艺术中找到了更多的灵感和方向。相信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所有见习教师都能在日常教学中,更加敏锐地捕捉到学生的情感变化,用心去回应和引导,打造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为自己的教育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