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来源): 七宝中学 发布日期:2024-10-24 浏览次数:
七中校友|孙浩
长风破浪会有时
【校友简介】
孙浩:皮尔森教育(Pearson Education)人工智能(AI)研发科学家。2006年毕业于七宝中学实验班,2010年获得复旦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士学位,2018年初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完成博士专著Association and Extension in Argument Structure Learning:A Computational Perspective,获得计算语言学博士学位。理论研究领域横跨语言学,计算机,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多次于顶级国际会议与期刊发表论文。国际认知科学学会(CogSci) 、国际计算语言学学会(ACL)审稿人。美国语言学学会(LSA)、国际信号与处理学会(SPS)会员。2018年至今,先后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多家科技公司担任AI科学家。
七中启航
梦开始的地方
孙浩的求学之路,始于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在少年时期,他跟随父母从遥远的哈尔滨市迁居至繁华的上海。面对这个全新的城市,孙浩心中充满了对未知的好奇与向往。
不久之后,他迎来了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表现,孙浩成功踏入了七宝中学的大门。班主任何史芳老师对他生活上尤其照顾,学习上更是给予厚望,在这里,他开始了自己丰富多彩的中学时光,也逐渐对上海这座城市产生了归属感。
七宝中学为孙浩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这里,他不仅学到了扎实的学科知识,更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的老师们,以严谨的教学态度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孙浩的成长注入科学与人文素养。
七宝中学2006届高三一班毕业留念
在七宝中学的学习生活中,孙浩逐渐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和潜力。他不仅在高考科目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在多个学科领域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学校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特色讲座和社团活动,更是拓宽了他的视野,激发了他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孙浩回忆到,在高中阶段自己参加了两次学校组织的红色之旅活动,也在全国中学生地学夏令营活动中承担过志愿者的活动。记忆中的七中始终是个有温度的学校,自己高中班上的老师同学也至今保持着很好的联系。
2005年于七宝中学获得第二届校园十佳称号
复旦逐梦
自我探索与成长
2006年,孙浩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综合素质,成功考入了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然而,随着学习的深入,他逐渐发现自己对经济管理并没有太大的兴趣。面对这一困境,孙浩并没有选择逃避或放弃,而是勇敢地踏上了自我探索的旅程。
在复旦大学的校园里,孙浩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旁听其他院系的课程,从数学系到物理系,再到中文系和哲学系。他试图寻找到一个自己既感兴趣又擅长的领域。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发现了自己对文理基础学科的热爱和向往。
与此同时,孙浩还不断精进自己的外语能力。在全球化高峰的背景下,外语学习成为了热门话题。孙浩不仅在英语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还学习了日语和法语。这些语言技能不仅为他日后的科研工作提供了便利,也让他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不同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在复旦大学的这段岁月里,孙浩经历了从迷茫到清晰、从困惑到坚定的成长过程。一次机缘巧合孙浩接触了理论语言学与认知科学。这一领域的研究内容深深吸引了他,让他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于是,他萌生了读相关领域博士的想法。在父母的全力支持下,他带着对未知的好奇和向往,踏上了去美国读博的征程。
远赴美国
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孙浩接触到了语言与认知科学最前沿的知识。他参加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研讨,仿佛回到了七宝中学时代的课堂,再次唤醒了对自然科学的向往和热爱。在科研过程中,他深入研究了语言理论与认知理论,并学习了AI常见领域的各种方法。
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孙浩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博士专著《Association and Extension in Argument Structure Learning:AComputational Perspective》。在这本书中,他将AI中的词嵌入模型引入儿童的句法习得研究,并探讨了词汇语义背后的几何与拓扑结构。这一研究成果不仅为语言与认知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也为孙浩日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博士毕业后,孙浩并没有停下脚步。他继续在科技公司中致力于基于认知科学的AI构建工作。与计算机系出身的同僚相比,他更加注重理论直觉和跨学科融合的能力。他坚信科学与技术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他在科研工作中始终保持着对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敏锐洞察力和创新精神。
2018年1月5日博士论文答辩,与导师、著名语言学家Jean Pierre Koenig合影
2018年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获得计算语言学博士学位
展望未来
心怀梦想,砥砺前行
如今,孙浩已经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不仅在多个国际顶级会议和期刊上发表了论文,还担任了国际认知科学学会(CogSci)、国际计算语言学学会(ACL)等机构的审稿人。他的研究成果不仅为学术界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示,也为工业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创新动力。
然而,对于孙浩来说,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也深知人工智能领域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等待着他去探索和发现。因此,他始终保持着对科研工作的热情和执着追求,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在未来的日子里,孙浩希望能够继续对语言与认知理论做出进一步的贡献。同时,他也希望能够在大模型热点之外探索基于认知理论的AI构架,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2017年国际认知科学大会
(CogSci 2017)于英国伦敦召开,参会留念
2023年国际声学、语音和信号与处理会
(ICASSP2023)于希腊罗德岛召开,参会留念
寄语学弟学妹
保持好奇 脚踏实地 上下求索
近些年每每听闻母校取得的成绩,我都为自己毕业于七中而发自内心感到自豪。愿母校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愿母校的老师桃李满天下。愿各位学弟学妹在高中时代交到一生的朋友。愿各位学子在成长过程中了解自我,找到既适合自己又感兴趣的方向。高考是通往未来的必经之路,但也希望各位学子不要放弃对世界最纯粹的好奇心。
学习不会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积累。中学的知识是童子功,是后续学习的基础,是人类知识精华中的精华,是需要点滴沉淀的个人素养。美国著名心理学家Ericsson曾提出一万小时定律,即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大致需要上万小时的有效努力时间。也正所谓,“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愿各位七中学子未来一片坦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撰稿:孙 浩、蒋凤丹
素材:德研所
编辑:司明嘉
审核:杨 睿
微七中【第167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