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3)班崔雨晨:实践课题结项汇报——《地质文旅》

作者(来源): 上海市七宝中学     发布日期:2024-10-15    浏览次数:

地质文旅课题结项汇报

大关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云贵高原北部边缘缓冲部,地势南北高、中部低,为山地地貌。

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为典型山区立体气候,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

旅游资源丰富,初步形成黄连河瀑布群、山海洞峡谷溶洞等“四片一线”旅游空间布局。

大关是云南北大门和滇、川、黔三省经济和文化交汇地,有“南丝绸之路”要冲的美誉

在为期三天的大关之行中,我们地质文旅课题组的成员前往了黄连河、山海洞等景区,实地走访考察,探究并深入分析大关县的地质资源与文旅现状,探索地质文旅产业的发展路径,实现文化旅游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74日,小组成员们来到了黄连河景区进行地质考察研究,主要针对地质形态、植被类型、峡谷景观、瀑布、水循环、岩层褶皱方面。

黄连河景区的岩石在颜色上呈现出黑白相间的典型特征,以及红色、褐色等其他色彩,反映了地质演化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沉积和变化。

平行层理则是在岩石形成后,由地质运动或化学作用导致的平行分隔结构,是地质历史的重要记录。

黄连河瀑布群周围的植被包括藻类、苔藓和蕨类的植物群落,反映了丰富的水源和湿润的气候环境,也反映了黄连河瀑布群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峡谷两侧峡壁陡峭且呈V字形状,这是由于周围植被的生长能够固定山体,使得峡谷的壁面保持陡峭,同时流水的侵蚀作用也会进一步深化和扩展峡谷,形成清晰的V形剖面。

溶洞中的水从何而来?溶洞封闭但空气为何清新?如何平衡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当地经济的来源?如何节约能源并拓展市场空间?

75日,带着一系列有关的问题,我们来到了山海洞,探索研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观赏其美丽的自然风景,体会人文与自然的融合。

山海洞原名青龙洞,开发于1995年,坐落于大关县上高桥乡。是一个由地下暗河和钟乳石干洞相结合的溶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洞内深潭森森,石壁兀立,石乳流金。

景区以山海经为主题,围绕山海秘境,寻迹溯源的故事线所倾心打造,是中国第一个以山海经文化为主题的文旅项目。中国第一部神话故事《山海经》里的巴蛇吞象里的蛇,据说就是昭通的乌梢蛇

4.5亿年前这里还是汪洋大海,如今在山海洞穴的沙泥里仍然依稀可见海洋生物的化石标本及海水退却的痕迹。

石芽、溶沟、落水洞等,以及洞内的暗河、钟乳石和石笋,这些地理课本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都历历可见。

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

在考察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待改善之处

(一) 文化融合度不足

虽然山海洞将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融入景区,但这些故事与洞内自然景观的关联性不强,导致游客在游览过程中难以形成深刻的文化体验。

(二)文化支撑薄弱

在调研过程中,导游对于神话景观的解释是信则有,不信则无,未能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因此导致文化表达略显牵强。

随意赋形的文化元素使得景区缺乏深厚的文化支撑,难以形成独特的文化品牌。

(三)环境保护挑战

游客聚集排放的二氧化碳和灯光设计如线路铺排等,对溶洞内的生态结构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而这是溶洞游览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如何保持自然、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是山海洞,乃至各地溶洞面临的重要发展问题。

基于以上考察,我们提出6点地质文旅产业发展策略

1. 持续深挖旅游资源,不断推动景村融合一体化发展,实施旅游品牌创建工程,以景带村助推乡村振兴。

2. 以文促旅,以文彰旅。

3. 进一步挖掘地质文化内涵,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满足市场需求,为游客提供更好的导游服务。

4. 地质科普,寓教于乐。设计地质科普教育路径和互动体验项目,如地质博物馆、科普讲座、实地考察等,提高游客对地质知识的兴趣和理解,增强旅游体验的深度和广度。

5. 文化消费创新需求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新机遇。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线上展览等新媒体手段,加大大关县地质文旅产业的宣传推广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6. 生态环保助力可持续发展,注重地质文旅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以上是地质文旅组的结项汇报,谢谢大家。

沪ICP备0605494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7746号
版权所有©上海市七宝中学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农南路22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7746号
沪ICP备06054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