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中校友 | 古孜丽努尔:来自新疆的胡杨

作者(来源): 七宝中学     发布日期:2024-04-11    浏览次数:

她来自新疆博州,是一位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姑娘。
她担任博州地区学生政治宣讲团队长,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少年民族团结标兵”称号、上海市德尚风采人物“正直勇敢型”提名奖。
她是踏实肯干的党支部书记、共青团武汉大学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青年发展咨询与服务中心主席,是同学们口中的“大丽姐”。
她获得过长三角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志愿者”、优秀学生干部、社会活动积极分子等荣誉、也是一名屡获冠军的运动健将……
她是党员,也是一名选调生,毕业后回到新疆担任基层的公务员。
她是古孜丽努尔,武汉大学2014年度十大珞珈风云学子。

古孜丽努尔在求学的道路上自强不息,一步步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在就业的征程上脚踏实地,一寸寸扎入祖国基层的深厚土地。她说,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是武大给予的一次次肯定逐步塑造的。


湖北省是古孜丽努尔家乡新疆博州的对口援疆单位,虽未曾到过湖北,但她从小就将湖北视作第二故乡。高考结束后,她心怀憧憬,将武汉大学填入志愿表前列。

虽然已经有“青少年民族团结标兵”称号、长三角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志愿者”等诸多光环加身,但古孜丽努尔在初入武大时是不太自信的。在参加学生组织的选拔前,她一直担心不被选上。她说:“能考上武汉大学的学子都是佼佼者,对于我这个新疆偏远地区来的孩子而言,内心是有一些胆怯的。”

但是政管院老师的鼓励打消了古孜丽努尔的顾虑,老师对她说:”小古孜丽,你非常优秀,你去试一试。武汉大学是非常有情怀,非常有包容性的,有可能你就成功了。”于是她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加上自身的舞蹈才能,成功进入了校团委的青年发展咨询与服务中心(下文简称“青发”)文艺部。从大一到大四,古孜丽努尔通过了层层选拔,从部委到副部长再到部长,最后成为青发的第一任女生负责人。

古孜丽努尔对自己的要求是,不仅要做到别人能做到的事,也要去挑战别人达不到的程度。担任青发主席期间,她常常思考怎样创新,如何做成别人做不到的事情。看到大创的创新科技大赛受到同学欢迎,她就一直想如何将青发的活动也办得让武大学子向往。
古孜丽努尔把各部门的部长、优秀的学生骨干叫到一起,多方位探讨如何获得大家的认可,在集思广益中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大家真正融为一体,一起去思考如何推进工作,一起去探讨如何解决问题。遇到工作压力,开朗的她总是敞开心扉与大家沟通。在团建时,古孜丽努尔发挥维吾尔族的特长,带着大家一起载歌载舞,为大家纾解工作和学习带来的压力。

部门里的小孩不叫她“古主席”,叫她“大丽姐”,古孜丽努尔认为这个称呼来自于她身上像新疆广阔大草原般的气魄,和她大大咧咧的性格。
身兼多组织要职,又要修法学双学位的学分,古孜丽努尔舍去了很多周末本能用于玩乐的时间,中午时常因在食堂门口进行学生组织的宣传而不能吃饭。期末周,因为要参加双学位两门专业的考试,她在别人睡下后仍趴在宿舍走廊的安全指示灯下看书。

能够走出新疆看到外面的世界,古孜丽努尔非常重视每一次机会和每一步成长。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知识功底助力她一路向上生长。学生工作提升了她的统筹协调能力;辅修的法学知识,让她能够在乡镇百姓遇到财产纠纷、社保缴纳等问题时,提供正确的法律指引,真正做好“父母官”。曾经的挑灯夜读,成为了她如今侃侃而谈,为百姓解决问题的底气。

古孜丽努尔坦言,在武大的校园生活是她一生中最难忘、最精彩、最幸福的一段时光,她也祝愿所有从广阔新疆大地来到巍巍珞珈山脚的学子,珍惜在校的四年学习生活,把握每一份机遇,努力充实自己,让这四年经历成为生命中美好的财富,不管以后走到哪一个岗位上,都以这份经历为荣。


为了让新疆边远地区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同时培育好生源,国家在乌鲁木齐等新疆大城市开办新疆区内初中班,向边远地区招收优秀的学生。2004年,古孜丽努尔成为新疆区内初中班的第一届学员,她13岁离开家乡,进入寄宿式初中,开启了长达11年的离乡求学路。

古孜丽努尔在一个懵懂的年纪离开父母,独自在他乡求学,遇到过数不清的困难,也有很多心情低谷的时刻。但在这些时候古孜丽努尔得了很多来自老师和社会各界的帮助。高中她进入远在上海的内地新疆高中班(下文简称“内高班”),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她成功竞选为上海七宝中学的团委学生会联合会文艺部的部长。

一路走来,他人的关爱滋养着古孜丽努尔的成长,丰盈着她的生活。她心怀感恩,将志愿服务视为传递爱的过程,积极投入其中,在高中时期就获得了优秀志愿者的称号。古孜丽努尔说,她的想法很简单,因为她曾经得到了爱和温暖,所以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别人感受到。对她来说这是一个将承接爱转化为给予爱的过程。



“培育之恩,终身不忘”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内高班时,在黑板上写下的一句话。谈到这句话时,古孜丽努尔是哽咽的。
她说,内高班改变的可能不只是一个学生的生涯,有可能是一个家庭,甚至几代家庭的命运。新疆有很多贫困的孩子,他们能通过内高班走出新疆去接受更好的教育。回来之后他们带着知识,能走上好的工作岗位,真正走出贫困、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古孜丽努尔带着对培育之恩的感激,毕业后回到新疆的基层工作。她的期待也很简单,就是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地把工作干好,回馈自己曾接受过的教育政策。带着这样一份单纯的初心和坚贞不渝的信念,她没有留在大城市,而是回到边疆,在基层扎扎实实历练了六年。她像一株深深扎根大地的胡杨树,从基层走来,待到枝繁叶茂,又洒下一片荫蔽在这片炙热的土地上。

她在博乐市小营盘镇担任党委委员之时,包联村队经济基础薄弱,土地承包价格在600元到800元一亩。古孜丽努尔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想着要提高土地承包率,让土地有更好的利用价值。她跟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成员以及村里的农业的致富能手去一起探讨,努力去进行土地改良、优化种植结构,最后包联村队的土地承包费从原来的600元升到了1120元。

经历这件事后,老百姓这个拿着一个馕,那个拿着一袋包裹,还有人拿着家里面攒的一些奶制品来向她表达感激。只要下村,古孜丽努尔就会被热情地邀请到百姓家里去吃饭,看到大家脸上洋溢的笑容和实实在在好起来的生活,她觉得一切的付出都特别值得。

有很多人都问过古孜丽努尔,说她是武汉大学毕业的,为什么会选择去基层更工作。她说:“如果每一个人都想留在优越的城市,享受优厚的待遇。那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谁去?”回到广袤的乡土,她用青春栽培梦想,淌过基层工作“急、难、险、重、贫、苦、累”的泥淖,和人民群众一起收获幸福和希望。


自强记者团采访记者 | 黎霞
自强记者团文字记者 | 黎霞
自强记者团编辑 | 刘祎涵
图片来源于受访者


转载自:掌上武大

沪ICP备0605494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7746号
版权所有©上海市七宝中学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农南路22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7746号
沪ICP备06054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