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心理学,构筑师生沟通之桥

作者(来源): 上海市七宝中学     发布日期:2023-11-24    浏览次数:

——七宝中学教育集团第四届青年教师生涯心理工作坊第四次活动

为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能力深入推进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2023年11月21日,七宝中学教育集团第四届教师生涯心理工作坊开展了第四次集体活动。本次活动的主讲嘉宾是上海市七宝中学心理专职教师张沁老师,她为青年教师带来了题为“心理学中的师生沟通技巧”讲座;活动由七宝中学党委副书记、心理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鞠瑞利老师主持。

活动一开始,张沁老师先用OH卡带领大家体验了一次“只言片语”的游戏活动。在活动中,青年教师们认识到,对于学习生活中同一场景,不同的人看待事物的视角是不同的,也会产生非常不同的认知和理解。接着,张沁老师又邀请老师们用非言语的方式去传递信息,去体验信息发出和接收者至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其实,在师生沟通中经常存在着这类沟通误差,老师发出的信息明明是关心与爱,可被干扰之后,学生接收到却是怀疑与不信任;老师想要表达的明明是担心与着急,可被干扰之后,学生接收到的却是愤怒与指责。所以,在师生沟通中,要想排除沟通中的干扰,就要弄清楚自己想要表达什么、希望通过沟通达到怎样的目的。

接下来,张沁老师为各位青年教师·讲解了认知心理学中的“情绪ABC”理论。这个理论让大家理解了,在师生沟通中之所以出现干扰,并不是因为学生成长问题引起了我们强烈的负面情绪,而是我们对问题的想法导致了不同情绪的产生,从而导致沟通不能顺畅进行。

当我们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状态之后,我们就要用合适的方式来进行师生沟通。张沁老师为大家介绍了三种让沟通更有效心理学技术。第一种技术要有高质量的倾听。所谓高质量的倾听就是要有眼神关注、表情跟随、肢体开放并能够有适当的回应。第二种技术要学会赞美。由“认知失调”的理论可知,一旦学生认为自己是班级的“害群之马”,他们往往就会给自己贴上这样的标签,按照自我形象匹配的行为去表现,从而变得“破罐子破摔”。所以,教师们通过赞美表达对学生认可,就能帮学生找回属于自己的自尊心,提高他的自我评价。第三种技术要学会“先跟后带”。所谓“先跟后带”就是要学会先共情学生,再施加教育的影响力。也就是说,先注意到对方的情绪、身体感受,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尊重、重视和理解,再引导学生去看到自己行为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然后再去思考类似的事情如果再次发生,怎样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

师生沟通是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相信通过本次培训,教师们对于沟通技巧的运用,可以帮助老师们把想要传递的爱与善意都能在有效沟通中被学生完整、准确的接收到也相信青年教师和学生都能在这样的有效沟通过增进彼此的了解,享受教育的幸福与美好

沪ICP备0605494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7746号
版权所有©上海市七宝中学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农南路22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7746号
沪ICP备06054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