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预防与干预 ---七宝中学教育集团第四届青年教师生涯心理工作坊第三次活动

作者(来源): 上海市七宝中学     发布日期:2023-11-20    浏览次数:133

近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预防与干预成为校园心理安全的重要工作内容。为了更好地帮助年轻教师掌握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的基本方法技能,20231114日晚上,七宝中学教育集团第四届青年教师生涯心理工作坊第次活动如期举行主讲人是上海市七宝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梅晓菁老师,她为青年教师开展讲座的主题是《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预防与干预活动由七宝中学党委副书记、心理正高级教师鞠瑞利主持

梅老师一开始首先询问老师们最害怕遇到哪一类学生,老师们普遍反映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成为了自己较为头疼的工作对象,最困难的地方在于对这类学生教育尺度的把握以及缺乏一些对相关心理问题的认知和对学生、家长有效沟通交流的方法。

梅老师从一个真实的个案讲述开始,以叙事的方式给老师们讲述了如何发现、识别以及积极干预危机个案。梅老师带领青年教师先一起简单了解了学生的心理测试结果解读,展示了潜在危机学生的房树人图案,剖析了危机个案可能相似的高控制家庭的特点,以及躁郁症学生内在的认知特点。然后梅老师从学校各条线协作的角度,介绍了班主任在危机识别干预过程中需要如何做好关心学生、协调科任老师以及收集病史资料的工作;同时,梅老师详细展现了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在干预危机学生的过程中,是如何做好每一次的支持性辅导来帮助学生改变认知歪曲,学习调整情绪的方法技巧。

讲座的第二部分,梅老师重点解析了焦虑情绪,以案例形式说明焦虑的表现特征。以学生的日常想法为例解构焦虑,帮老师们梳理了焦虑情绪背后的自动化想法,而后给出了九种对应的认知调节方法和行为调节方法。这不仅有助于教师给学生分享方法调整情绪,对于老师自身面对压力时产生的焦虑情绪,也可以自我分析,自我安抚。

梅老师在讲解完焦虑情绪后,以一个系列漫画向老师们展示了抑郁症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老师们理解抑郁症学生内在的无力感、注意力无法集中、社交退缩、睡眠障碍、全盘的自我否定等特征,也特意梳理了作为一般老师可观察、可留意的抑郁情绪外化指标,给老师提供了一份专业知识储备。

最后,梅老师讲述了与这些可能有心理问题的孩子的家长如何沟通。首先,要以适当的方式呈现问题,不聚焦在有问题的某个人,而是拓展到身边人的身上,帮助家长意识到问题的产生不仅是孩子问题,也代表整个家庭存在需要改变的地方。梅老师强调了与家长沟通过程中“边界”的重要性,演示了如何引导家长换个视角看问题。接着梅老师以同一个例子讲述孩子不认可的家庭环境的特点,帮助老师们在工作中能尽快帮助家长意识到教养方式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可以改进的地方。此外,梅老师分享了情绪急救包和愉快清单的使用方法。梅老师分享的案例经验以及提供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危机识别干预方法与技术,为青年教师开展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预防干预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思路和实操技能,让老师们收益匪浅。

沪ICP备0605494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7746号
版权所有©上海市七宝中学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农南路22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7746号
沪ICP备06054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