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8)班 邓舒睿:《共怜同调之友声》

作者(来源): 上海市七宝中学     发布日期:2023-10-09    浏览次数: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高二(8)班的邓舒睿,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共怜同调之友声》。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这么说过:“你应该凭自己的感性选择你需要的书,而不是仅仅学会如何引用他人的观点。”这句话我信奉数久。阅读是一个不可强求的生活习惯,而阅读的偏好一样不可强求。有些人可能沉迷哲学无法自拔,另外有些人则可能醉倒在美学随笔中,又或者是文言著作、现实主义小说……每种分类都有它狂热的追随者。既然如此,大家或许会问:“如何突破自己的阅读壁垒呢?”我的想法是:可以阅读不同类型之间的过渡作品,或者以作家为桥梁进行突破。我也曾完全看不进哲学书,后来我读了《鼠疫》,对加缪先生的作品产生了浓烈的好感,因此去读了《西西弗神话》且爱不释手,从而打破了自己的瓶颈。遇到这般桎梏时,不要强迫自己,否则会招致厌倦,我们只需等待自身精神层面的成长,终有一天红星会越过墙头,所有美好信手拈来。

阅读大量书籍后,是否有一瞬间,我们也会有写下自己的文字的冲动?如果有,请付诸实践吧!这或许就是创作的源泉。我曾在日记里感慨:“沉郁顿挫的良药是放飞在晚自习间的文学梦想。”我喜欢在疲乏的课间掏出日记本,翻开今日生活的点滴,再记录下此刻的心境。回想起来,我的许多文章的雏形都是日记本上的吉光片羽,回溯时的会心一笑真是妙不可言。对生活的观察、体味,捕捉精神升华,再挥毫泼墨,我们的创作之旅就此开始。

在这次旅程中,我们也需要志同道合的欣赏者,正如“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双向的需要是成就更是共生。我的文章杀青以后,总喜欢分享给好友,既是期待他们对文章的共鸣,也是静候他们对文章的评点。以我的获奖小说《天光》为例,好友在高度欣赏的同时也提出了“文字尚需凝练”的批评,在我的接受与修改下才使之精巧些许。诚然,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但我更想说,好文章是欣赏出来的。如此纷嚣世间,能有三两至交愿意静心赏读一篇文作,与作者共鸣,道出优点与不足,实乃人生之万幸!知音难觅,但我相信,只要创作之旅不止,我们就能等来知音;只要我们能珍惜知音的每次评点,我们的作品就能越来越好。

回到这次发言的主题《共怜同调之友声》,这句话出自张岱《陶庵梦忆》中的《绍兴琴派》,这也正是我想分享给大家的创作宗旨:珍视我们喜欢的书籍,珍视评点作品的知音。如此如此,只要敢于开始,我们就终能迎来繁花似锦的那天!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沪ICP备0605494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7746号
版权所有©上海市七宝中学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农南路22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7746号
沪ICP备06054945号